受益于全球旅游业复苏,航空客货运量逐渐增加,航空公司不断扩大机队规模、增加航班频次,直接推动了飞机检查、维护和维修等市场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据厦门海关统计,上半年该关累计监管进境维修飞机110架次;监管区外航空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980.52亿元,同比增长29.40%。
“今年上半年,我们完成了对来自美国、日本等14个国家(地区)的多家境外航空公司委托的飞机维修及改装,基地机库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孙立介绍道。
作为我国最早发展航空维修产业的地区之一,厦门航空维修基地汇集太古、新科宇航等知名航空维修企业,形成集飞机结构大修、发动机及起落架维修、人才技术培训等多环节于一体的产业格局。据孙立介绍:“飞机维修是个‘精细活’,简单来说就如同汽车到4S店做保养维修,但是飞机维修对技术精度和时效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为促进航空维修新质生产力的持续、稳固、高质量发展,厦门海关根据航空维修境外订单占比超80%的特点,在全国率先开展“综保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航空维修企业在综保区外即可享受免担保、可退税、账册式的保税政策;同时,叠加保税仓库功能,贯通保税物流与保税维修之间的通道,打造“保税仓库+保税维修”新兴业务模式,推动业务范围从整机维修拓展至发动机、起落架、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每年为企业节约22亿元担保额度。
此外,厦门海关首创“航空维修一体化”监管模式,简化监管手续,为每架维修飞机减少停场时间1天~2天、压缩通关时间25%以上。
(海西晨报记者白若雪通讯员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