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除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我市多措并举,持续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管理,取得显著成效。记者昨日从厦门市住建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2228个住宅小区已建设充电插口115257个。
据悉,在设施建设与运营机制方面,我市制定了《厦门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2022年至今,按照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与充电端口配建比不低于5:1的标准,全市2228个住宅小区已建设充电插口115257个,基本满足居民充电需求。
同时,我市鼓励各区试点建设充(换)电柜,目前已在商业区周边开展试点,并与美团、饿了么等民生服务企业合作,不仅提高了骑手配送效率,还节约了建设场地资源。
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我市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2025年以来,全市累计清理占堵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的车辆2.7万辆,劝导、制止“飞线充电”等违规行为9000余处。
在电费收取规范方面,我市明确居民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不论是否为电网直接供电,均按居民合表用户电价(0.533元/KWh)计收。有关部门协同开展充电设施运营单位的价费公示检查工作,指导督促各充电运营企业实行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分别标示、分别计价、价费分离。2025年以来,累计完成194户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接电,节约客户办电成本约20.68万元。
市住建局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在小区周边、市政道路等公共空间增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鼓励小区物业与具备资质的充电企业合作,根据小区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引入“柜式充电柜”等新型充电设施,不断提升充电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海西晨报记者叶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