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6月22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泉州一乘客因有重要出行任务,提前预约了次日一早的滴滴快车,结果不仅被莫名爽约,司机还玩起了“失联”,导致乘客耽误了重要工作。
20日晚上9点多,黄小姐通过滴滴企业版帮同事下单,预约了21日上午7点半从泉州到石狮的滴滴快车。单子很快就被一位车牌号为闽C060EZ的“陈师傅”接下了。因同事次日的出行任务不能迟到,黄小姐还特意打电话联系了司机,给司机提供了实际乘车人的具体联系方式。
不想,21日上午,黄小姐的同事在乘车地点等到7点37分还没车来,打电话联系陈师傅,电话响了七八声才接通,但对方“喂……喂……”了几声,并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怎么没声音”就挂了电话。随后,黄小姐的同事连续拨打了三次陈师傅的电话,均无人接通。此时,时间已经到了7点43分,焦急的乘客意识到不对劲,赶紧联系黄小姐,黄小姐于7点45分、7点46分先后两次拨打对方电话,结果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订单页面
直到7点50分左右,被同事催促的黄小姐赶紧取消了订单,重新帮同事预约了车辆。虽然顺利打到了另一辆车,但比原定的出发时间晚了半个小时,导致同事耽误了重要工作。当天上午10点多,黄小姐的同事后来又连续两次拨打陈师傅电话,均无人接听。怀疑陈师傅是故意爽约,黄小姐遂向滴滴快车客服平台投诉,要求滴滴平台对不守诚信导致乘客耽误重要工作的陈师傅进行严肃处理,并赔偿相关损失。
更让黄小姐感到奇怪的是,她8点左右通过软件查询,发现“陈师傅”的车定位显示在漳州。黄小姐质疑,如果司机当时人在漳州,为何既不联系滴滴平台取消订单,也不向乘客说明原因?
根据黄小姐提供的预约信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www.mnw.cn)记者获悉,闽C060EZ的“陈师傅”接单的是一辆白色大众宝来轿车,这辆车共接了2222单,信用分4.9分。
投诉当天下午,滴滴公司的客服人员联系了黄小姐,表示将把该名司机的账号封号30天,待其账号重开后,将不会再派企业订单给他。至于黄小姐投诉的其他事项,客服人员表示无法满足乘客的要求。
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黄小姐认为太轻了,乘客的损失无从赔偿,她对处理结果表示不满意。
22日,记者也将该情况反映给泉州交管部门。泉州市交通委有关人员建议,市民可直接将相关情况投诉给平台公司,也可找辖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投诉。届时,管理部门将督促平台公司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短评:司机失信,滴滴平台有无责任?
□沙子
约好的车,到点了没来,司机既未解释原因,也未道歉,乘客因为误点导致的损失,却无处索赔。
司机无故放乘客鸽子,司机并不清楚会给乘客带来什么样的损失。轻则迟到、延误办事,重则误了动车、航班,由此造成的损失会更大。这样的遭遇,相信这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
滴滴平台虽然给予“陈师傅”封号30天的处罚,司机因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这样的处理,还是留下了一个疑问:提供平台服务的滴滴,到底有没有责任?
据了解,在滴滴平台上注册的司机,每成功接单一次,平台要抽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据司机说是车费的20%。不过,这一比例未经证实。平台既然收取了“管理费”,那么就该对经由平台审核通过的向乘客提供服务的司机的不当行为,承担着关联责任。平台把责任都全部归咎于司机,显然有回避责任的嫌疑。这不应该是像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平台的做法,如此只会让乘客感到更失望。
同时,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完善网约车平台的管理制度,为乘客权益的保护提供更多保障。只有“紧箍咒”发挥作用,敦促和监管双管齐下,网约车平台才能更多地为乘客着想,乘客的合法权益也才能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