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30日讯(闽南网记者 肖晓锦 通讯员 黄溪水 文/图)7月29日,匠心传承・筑梦闽南——森磊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成立十二周年新装揭彩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叶本营先生收徒仪式举行。这场活动既是对传习所十二载传承之路的总结,更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薪火相传的重要见证,众多领导、嘉宾及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襄非遗传承盛事。
活动伊始,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森磊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成立十二周年新装揭彩。随着红绸缓缓落下,焕然一新的传习所展现在众人眼前,这不仅是传习所物理空间的升级,更代表着其在非遗传承路上迈向新征程。
今年3月,叶本营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成为南安首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既是对个人匠心的至高认可,也是对南安文化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南安市文体旅局局长黄秋燕表示,展望未来,期望叶本营以国家级传承人之责,继续弘扬闽南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南安将全力支持传承事业,推动这一千年技艺薪火永续,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南安力量。活动现场,原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改革办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洪永平为叶本营佩戴绶带。
在推动传统营造技艺发展的道路上,合作共赢是重要方式。活动中,中兴文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泉州森磊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签约,此次签约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为传统营造技艺的创新应用注入新活力,助力双方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绽放光彩。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传统授徒拜师仪式备受瞩目。仪式遵循闽南传统拜师礼仪,叶本营接纳新一批学员(或重点培养的弟子)入门。徒弟们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依次敬茶、递拜师帖,叶本营向徒弟们回赠象征性“入门礼”——鲁班尺,并发表训词。现场,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成员、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原主任李永革对叶本营及其新徒弟们深情寄语,希望徒弟们学习叶本营守规矩的要点和精神,守正创新。
在现场拜师的弟子中,不少人已经在该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40岁的许诏泉便是其中之一,他已经跟着叶本营学习了18年。“从零开始到现在可以独当一面,一开始觉得很神奇,后面慢慢地爱上了这个行业,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许诏泉的话语道出众多徒弟的心声,“师傅最值得学习的就是他的仁心和做事态度,今天接过师傅手中的鲁班尺,觉得更有责任了,这份责任感将促使我们延续对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叶本营表示,传承是他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这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坚持。接下来,传习所将定期组织研修活动,对公司员工进行各项技艺培训,也计划引进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研学活动。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在闽南,以红砖厝为主的闽南传统民居随处可见,其营造技艺可追溯到唐五代,是发源于泉州的传统建筑技艺。该技艺以红砖、白石为主要建材,结合剪瓷雕、木雕、石雕等装饰艺术,形成了色彩鲜明、结构精巧的独特风格,如今主要应用于传统民居修复、寺庙与宗祠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领域,并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叶本营对闽南红砖古厝建筑风格情有独钟。自1986年起,他便开始传承弘扬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40年来已承担维修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承建仿古建筑工程百余个;其建筑作品更是遍及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地。2013年,叶本营设立“泉州市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选招学徒,传技授艺,悉心培养近百位徒弟,他们如今活跃在闽南传统民居营造工地上,成为传承和发展这一非遗技艺的重要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是森磊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道路上的又一突破,相信在越来越多人的努力下,这一珍贵的非遗技艺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