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出现输入病例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晋江疾控中心提醒,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预防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据悉,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日常接触、咳嗽、打喷嚏不会传播病毒。基孔肯雅热潜伏期为1至12天,通常为3至7天。
“高烧39℃、关节剧痛与皮疹的症状,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特点。”晋江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孔肯雅热大多表现为轻症,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通常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幼儿和老年群体中,另外一部分患者预后可能出现长达数月的关节痛和关节炎表现。专家提醒,目前,国内暂时没有基孔肯雅热疫苗。
预防基孔肯雅热,一是清积水,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积水,如花盆托盘、瓦罐、废弃容器、低洼处等;二是灭成蚊,通过各类家用灭蚊药物,如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罐等灭蚊;三是防叮咬,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含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等。
(记者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