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接山海,一水兴产城——在同安,这不仅是一句诗意的描绘,更是实实在在的生态图景。
纵览同安,一体化推进治山、治河、治海、治城的实践与成效跃然眼前:东西溪作为同安母亲河,水清岸绿的美景孵化出一个个文旅活动与项目;军营村作为厦门最高村之一,有力诠释了“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理念;同安湾作为厦门最大内湾,承载着各类重量级赛事,塑造出产城人融合发展高地。
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底气。当前,同安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经济发展再提质”“城市管理再提升”“基层治理再提效”“工作落实再提标”活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城区、美丽园区“五大美丽”建设,持续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的“同安样本”,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天,本报联合中共同安区委宣传部推出“奋力拼搏展作为 富美同安争先锋”系列报道第六期,聚焦同安以生态之美点亮发展底色的生动实践。
治水有道 打造宜居宜游之城
上周末,临近大同街道田洋村的西溪流域热闹不已。白天,人们踩水捉鱼、露营野餐;夜幕降临,天鹅船亮起灯光,星星点点漂游河面,正是市民消暑好去处。
这是自然生态与休闲娱乐融为一体的“溪游同安”项目。贯穿暑期的文旅活动给夏季带来一阵清凉,夜游西溪、皮筏艇大赛、溪畔瑜伽等玩法将持续到8月底。自去年起,田洋村与同安城建集团共同打造田洋西溪生态产业链,成为生态治理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吸引着周边乃至岛内的市民群众纷至沓来。
这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色,对于昔日污水遍布的西溪而言,是令人惊讶的蜕变。为了做好治水这篇文章,同安区创新“全收集、全处理、全补水、全清淤、全修复”的“五全”流域综合整治体系,通过正本清源、农村治污等项目,从源头遏制污水进入西溪流域。在此基础上,强化水资源保障和安全水系建设,让溪流变身生态走廊,实现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双赢。
2024年,西溪成功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从数据上看,西溪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逐年改善,从2015年的水质达标率0%,到2018年至2024年持续7年达标率100%。
水在城中绕,城在水中兴。山、水、城相伴相依的同安,现有安全生态水系120.85公里,新增绿地284.55公顷、慢道29.55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3平方米,宜居宜业宜游生态之城正在形成。
治山有方 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在福建“闽山海韵·瓷茶沁凉”路线中,同安七彩池榜上有名。
如蓝宝石般透亮的七彩池,就位于近千米海拔的莲花镇军营村。在这里,气温常年比厦门城区低七八摄氏度,历来是市民游客的避暑胜地。这个暑期,“暑到山”生活季活动持续开展,高山泼水狂欢节、云边烧烤趴、禅茶雅集、星空影院等十项活动吸引着人们登上高山。
这座曾经的边远山村,近5年的年均游客量达到65万人次,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生态财富”的价值不仅体现于此,更直观的一个事实是,这里就连空气都能卖钱。
2022年,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运营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发放全国首批农业碳票2张,军营村、白交祠村分别获得了编号为0001和0002的农业碳票。58岁的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泉伟坦言:“长这么大,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在山上种植茶树还可以卖‘空气’的事,虽然钱不是很多,但让大家看到了农业还有另一种出路。”
目前,军营村茶叶种植6500余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当全村人都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也随之激发。
据悉,军营村践行“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理念案例已入选2024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库,向更多人讲述着“高山变靠山”的故事。
治海有策 展现产城融合魅力
今年初,厦门再添国家级荣誉——同安湾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这片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海域,不但造就了文旅热度日益攀升的环东浪漫线,还孕育了产城融合的同安滨海新城。
眼下,同安“环东风情季”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作为连续举办三年的同安文旅招牌,该系列活动串联山、海、城文旅资源,深入同安湾沿岸多个渔村,邀市民游客感受滨海风情。日前举办的首站活动走进西柯街道浦头社区,三天活动累计人流量近万人次。
坐落于这片海岸的同安滨海新城,成为“两高两化”的典范新区、创新创业的科学之城、宜居宜业的浪漫湾区。在这里,已构筑200公里长的通达路网,汇聚30所中小学和完备的医疗养老体系,还拥有高端滨海酒店群与4座商业综合体,超20万常住人口安居乐业。
文旅活力与产城脉动,都建立在优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自2006年启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以来,同安湾清淤2.2亿立方米,纳潮量增加4400万立方米,海域水体交换能力提升30%,海洋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一些消失多年的野生海洋生物重新出现在这片海域。立足“沙滩修复+重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同安湾实现了从养殖滩涂到滨海湿地、从传统渔村到生态新城、从浅滩浊水到亲海胜地的转变。
同安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推进“五大美丽”建设,打通山顶到海洋全域保护治理的目标路径,坚持海陆统筹、河海联动,形成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国土空间格局,为厦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样板城市贡献同安力量。
(厦门日报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郑素描 杨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