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砖创新基地(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本组图/市工信局 提供)
昨日,金砖创新基地(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迎来新进展:由该中心发起并主导的“中俄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同时,两个由莫斯科大学推荐的尖端技术产业化项目启动在厦实体化筹建。
打造交互平台
做好金砖国家市场推广
本次揭牌的“中俄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的重要成果。该实验室由金砖创新基地(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携手厦门大学、莫斯科大学共同建设,将以打造“中俄跨媒体内容分析与可信数据交互平台”为重点方向。其中,核心应用“中俄文书辅助助手”将针对性破解跨境数字经济领域的多语言舆情分析成本高、跨文化沟通障碍等难题,为跨境数字业务高效开展提供支撑。
同步启动产业化的两个俄方项目展现出广阔市场前景。“瑞弗龙”新材料项目依托莫斯科大学创新技术,开发的系列膜材料在超滤、纳滤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预计产业化后,5年之内将形成年规模约10亿美元的市场。“新泰利”人工智能化学信息系统则通过AI技术赋能新药研发,有望将研发周期缩短3至4年,降低成本约20%,目前已做好在金砖国家市场推广的准备。
汇聚创新资源
打造全链条合作模式
莫斯科大学副校长尤里·马泽毅表示,这些研发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提供的合作平台,标志着中俄科技合作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些项目在数字经济应用领域具备规模化推广的巨大潜力,不仅可支撑国家战略落地,还能为产业合作伙伴提供合作赋能。
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动项目在厦做实做精,通过精准对接行业市场需求,助力项目快速融入厦门产业生态、释放发展潜力,以实际行动织密金砖国家“合作网”。此次进展,充分展现了金砖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正朝着更加务实、深入的方向发展。通过汇聚中俄优质创新资源,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合作模式,为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例,必将为构建创新包容的金砖合作新时代注入强劲动力。
【点击】
金砖创新基地(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金砖创新基地(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在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下,聚焦金砖国家合作需求,围绕数字经济战略,持续推进制度建设、项目孵化、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目前,该中心已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修订多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能定位,并建成具备中、英、俄三语功能的成果展厅,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该中心推动首批5个创新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完成第二批25个项目的征集与评审,形成11个拟立项项目,并与俄罗斯Innopraktika基金会设立联合资助计划,引入百余家瞪羚企业资源,拓展巴西、南非、阿联酋等多国合作网络。
据了解,下一步,该中心将推动首批项目设立实体公司,启动第三批项目征集;加快“中俄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动成果转化;持续引进国际顶尖专家,完善多元化用人机制,开展青少年AI竞赛、跨境研学与联合学位项目,构建高水平人才生态体系,全面提升中心的创新力与国际影响力。
(本组文/通讯员 蔡林青 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