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拜访闽南文化“大咖”。从左往右依次为陈耕、洪卜仁、陆晓红、周长楫、蔡金安。海沧区教育局供图
■老师学唱歌仔戏。海沧区教育局供图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学生表演答嘴鼓《闽南通》。
今年秋季开学,海沧区将在全区范围内开设闽南语课。从幼儿园中班起,直到初二年级,近5万名学生每周都要上闽南语课,至于上课的形式,幼儿园是通过搞活动;小学到初二年级则每周要上一节课。
前天,海沧区教育局举行第一期“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种子班培训,邀请了包括台湾学者在内的闽南文化“大咖”,为150名“种子”教师进行培训。这些“种子”教师学成之后,还将在各自的学校开展“二级培训”,面向更多的教师和孩子,教他们“正港”的闽南语。
“种子教师”培训五周授课老师都是“大咖”
据了解,此次培训面向全区各校一线教师,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分配一定的名额,采用自愿报名原则。报名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有一定的闽南语基础;对传承闽南文化有热情。
培训连续开展五周,每周六培训一天。参加“种子班培训”的教师们,除了学习标准的闽南语发音,还将学习闽南音乐、闽南美食、闽南戏曲、闽南建筑、闽南医药、闽南童玩、闽南先贤等方方面面的闽南文化。
首期培训中,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为大家做了深入浅出的开场讲座,台湾安平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蔡金安带来《将进酒》、《木兰辞》等古诗词的闽南话诵读吟唱,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代表性传承人谢国义、王小珠现场讲解南音知识并演唱经典曲目《陈三五娘》,厦门歌舞剧院合唱团团长、指挥周菲娜讲授了闽南歌仔戏知识,让老师们连呼“太过瘾”!后续培训中,彭一万、方有义、周长楫等闽南文化“大咖”也将悉数登场。
培训受追捧副校长请求“加塞”
不少校(园)长们请求“开后门”增加参加培训的教师名额。天心岛小学副校长蔡颖博得知“种子”教师培训一事时,学校的6个名额已报满,她找到培训负责人,一腔热情打动对方,为自己争取了一个参加培训的名额。
“我对传承闽南文化一直很有兴趣,赶上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争取啦。”蔡颖博说,早在1985年她就曾参与收集闽南谚语、俗语,汇编成《民间三套集成采编》一书;一年多前她开始给4个班的学生上闽南语课,还曾一度在学校食堂“每天中午教老师一句闽南语”。
蔡颖博说,除了参加“种子班培训”,她还有一系列的设想,比如要组建童谣小组;学校“国旗下讲话”这一环节要穿插带有闽南元素的文艺表演;要组织孩子们采编民俗谚语,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闽南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