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耀辉在当日的“海沧区‘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种子班”开班仪式上说,五周后,这些“种子教师”回到自己学校,至少还要培训300名“闽南语课”教师。海沧区这一声势浩大的“闽南语课”教师培训,是为秋季学期做准备。
学校每周开设
一节闽南语课
3月5日,海沧区教育局宣布:从下学期开始,海沧区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都要上“闽南语”课。
海沧区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杨永乐说,无论是公办校还是民办校,从幼儿园中班起,直到初二,都要上闽南语课,其中,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是以活动的形式,小学到初二年,则每周要上一节。
海沧区同时还对闽南语课提出“指标”,杨永乐说,我们希望海沧的孩子经过从幼儿园到初中的10年的闽南语学习,除了了解闽南文化,还要掌握约5000个闽南方言的常用词,800个到1000个常用句;理解部分闽南方言的俗语、成语。
预计有近五万名孩子将投入海沧区这轮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系统学习中。
2012年,海沧曾经启动一轮“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但只在部分学校的个别年段试点。应该说,相对于2012年,海沧这轮“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是以“全覆盖”的气势开展。
请来洪卜仁培训“种子教师”
虽然距离“闽南语课”走入学校课堂还有几个月,但是,海沧区已经开始准备“兵粮”——5日,海沧区已经举办动员大会,上周末则开始“闽南语课”的“种子老师”的培训。
杨永乐说,并不是只要会说闽南语,就能上“闽南语课”,这门课要上什么、怎么上,都有学问。
这也是海沧开班培训“闽南语课”老师的初衷,为了能“种”出优质老师,海沧区请来闽南文化“大咖”(闽南语“达人”),包括厦门“地保”洪卜仁。
在5日的动员大会上,87岁的洪卜仁用自己独特方式给老师们鼓劲。他说,有回深夜抵达新加坡,坐上印度司机开的出租车,担心言语不通,被人载去“卖”,几个人用闽南语低声嘀咕,不料,印度司机用闽南语跟他们打招呼:陇(闽南语“都”的意思)不要惊啦!
洪卜仁很认真地对哄堂大笑的老师们说,这是真的,以后到新加坡你们就跟印度人讲闽南语,“讲得通”的。他说,这足以见得学闽南语的好处。
不过,在轶事中拉开序幕的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种子教师”的培训却也不轻松,连续五个周六,老师们要集中培训,每周六要上六小时的课。培训班的班主任李韡说,请来的“大咖”的要求一点也不含糊。譬如说,厦大人文学院教授周长楫上的“闽南方言注音”课,课后还要布置作业,最后还要考试。
从规划的上课内容看,也可以看出九月份的“闽南语课”涉猎非常广,有闽南音乐、闽南美食、闽南戏曲、闽南童玩、闽南建筑、闽南先贤、闽南医药。
拟设“闽南语日”,鼓励学生用闽南语交流
从现在看,海沧区的这轮“闽南语热”要推动的不仅是学生。
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校长蔡稳良近日频频被区教育局当成样板,原因是这位湖南人正努力学习闽南语。
海沧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在5日的启动仪式上说,每次遇到我,蔡校长都会用闽南语问我:呷饱没?( 闽南语“吃饱饭了吗”)虽然他到现在为止只会说几句,但是,他已经说得很地道,而且在努力学习说更多的闽南语。
在海沧区教育局,三明人杨永乐也在和闽南的同事学习说“呷饱没”,他的一位外地同事现在最擅长用闽南语说:“走”!杨永乐说,我们争取每天学一句。
这种随时随地说闽南语的学习模式也是海沧教育局要在学校推广的。杨永乐透露,海沧今后可能会在一些学校里试点“闽南语日”——安排一个月有那么一天,在课间时,鼓励学生只用闽南语交谈。
他说,我们也不会把闽南语课推向应试教育,闽南语课将不会有考试,要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学说闽南话,了解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