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闽南文化
学校各显神通
在海沧,一些先行先试的学校用了很多巧妙方法,让孩子亲近闽南语和闽南文化。
新阳幼儿园:春卷、五香条进食谱
海沧新阳幼儿园从本学期开始,这所幼儿园将春卷、五香条、卤面等闽南特色小吃编入幼儿园的食谱,通过闽南美食抓住孩子的胃,从而抓住孩子爱闽南的“心”。
园长谢颖蘋说,传统小吃内涵丰富,能让小朋友们更了解厦门的民俗,在他们心中烙上家乡的味道。
海沧幼儿园:教孩子们学闽南童玩
在海沧幼儿园,孩子们是在奔跑中领会闽南文化魅力——这所幼儿园进行的一项实验是:把闽南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活动中。园长张素均说,目前已经收集到六十多种闽南童玩,包括丢沙包、斗鸡、滚铁环、捉迷藏等。
她说,闽南民间游戏的一个特点是玩具简单,有的甚至只需要用孩子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得很开心。
育才小学:成立歌仔戏社团
本月,海沧育才小学成立歌仔戏社团,并邀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苏燕蓉为学生们长期授课。歌仔戏社团中绝大部分成员都是新厦门人子女。
邓玉秀校长说,把本土闽南文化引进校园,可以让这些新厦门人对厦门更有归属感。
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
文化长廊讲述“闽南风”
在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有条35米的“闽南风”文化长廊,它通过图片、文字,向学生介绍闽南古居、闽南风俗、闽南语言、闽南生活、闽南戏曲等。
校长蔡稳良认为,这种闽南文化氛围营造,更有利于激发学习闽南文化的热情。
新江中心小学:“五祖拳”进课堂
新江中心小学位于海沧新垵村,后者潜藏深厚的武术传统和武术资源。这所小学将五祖拳引入课堂——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周都要上一节五祖拳课,在大课间,全校学生齐练拳。
现在,新江中心小学的每位学生,不管男女,都会秀几招“五祖拳”。
揭秘
为什么
这么重视闽南语?
海沧教育局局长陆晓红:“这关系着二三十年后,我们还能不能和台胞有乡音、乡情?”
无论在业内还是业外,海沧区对这轮“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郑重其事的态度,都让人吃惊:闽南语课,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市语委办主任赵家明说,海沧的做法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担当”,是“非常有担当、非常有文化”之举。他说,全市也即将启动“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但是,海沧远远走在前面。
海沧教育局局长陆晓红表示,我们的确是从“负责任”的高度看待“闽南语和闽南文化走进学校”这件事——除了文化传承之外,“它还关系着二三十年后,我们还能不能和台胞有乡音、乡情”。今年一月,陆晓红带队到台湾学校学习,她说,无论多陌生的朋友,一旦我们用闽南语交谈,亲近感油然而生。
闽南语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但是,即使在厦门人中,会说闽南语的孩子越来越少。陆晓红说,教育工作者更是有责任参与抢救闽南语和闽南文化。
而在海沧,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一项特别意义——海沧是全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对台交流的合作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