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闽南文化 > 风土人情 > 闽南民俗 > 正文

一个“番”字,牵起“番畔”与家乡

来源:石狮日报 2023-08-10 09:53 http://www.mnw.cn/

  食物的演变,总是带着时代的印迹。在老一辈的闽南人眼里,番薯(地瓜)曾是饥荒年代土地对穷人们最好的馈赠。缺粮少米的农家食谱里,这种最为家常的食物,给一家老小提供了足够果腹的热量。聪明能干的老一辈人,利用番薯这个充满质朴的食材,制作出了许多与其相关的美食。也因此,闽南人用“地瓜腔”自嘲普通话不标准,正是这一份骨子里的乡音,无论在何地,听到这份地瓜腔普通话,我们总会觉得亲切。

  经过时代变迁,物质丰富的今天,闽南人的餐桌上已不乏佳肴盛馔,但是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胃,时不时总会泛起对老味道的怀念,这个时候,来上一碗荤素结合的番薯粉粿,无疑是对胃最好的安慰。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闽南地区,番薯粉粿曾是家家户户最为家常的一道主食。在农村赶上喜宴,一碗热气腾腾飘着葱油味儿的番薯粉粿,便是对前来帮忙的亲戚们最好的犒劳。取材简单,烹煮方便,味道与情怀兼顾,这道最接地气的家常美食,让人在享受舌尖之悦的同时,还能泛起对往昔经历的怀念。

  7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时分。市民邓大姐的厨房里飘来阵阵的葱油香味,笔者进屋一看,原来是她为刚从香港回来的大姑子制作番薯粉粿。“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每次我大姑子一家从香港回来,都指定要吃这个古早味。”邓大姐一边说,一边娴熟地将手中的五花肉切成丝。

  对邓大姐来说,这道番薯粉粿的制作并不复杂,烹煮只需要5分钟左右,基本上闽南地区的妇人们都会做,但烹煮番薯粉粿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用开水迅速搅拌材料,直至番薯粉与配料形成黏合状,5分钟后的成品如何,全依托烹饪者对粉团稀稠的控制。

  番薯粉粿饱腹感强,但很多咱厝人喜欢在食用的时候配上一碟炸得焦黄酥脆的醋肉。这样的搭配,常见于泉州地区很多街边小店里。尤其是在炎炎夏日,食欲不振的人们,总喜欢来上这样一份美食,在荤素的相宜搭配中寻得一份清淡。

  除了番薯粉粿这一古早美食,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老一辈还利用番薯这一简单的食材,变幻出了许多美食,直至今日,这些美食还成为许多老一辈人心心念念、忆苦思甜的回忆载体。例如,在惠安农村宴席上常见的番薯粉芡、夏日里清凉解暑的番薯干汤、小朋友尤为喜欢的风吹饼……

  在饮食上,自古以来我们闽南人大多离不开番薯这一食物;在生活上,我们闽南人也离不开“番”这个字:番客、番仔楼、番批、番银……以番字开头的词汇,至今还留存在闽南人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与闽南华侨有所联系,也象征着时代的变化。这些“番”字词不仅代表着闽南人走出去创业的故事,也在诉说着时代变革,顺着洋流吹进闽南的历史;它和我们闽南人的奋斗史结合在一起,带有浓厚的时代印记,成为历史的小注脚。一个番字,承载着亲情,讲述着侨乡文化,牵起“番畔”与家乡。 (陈嫣兰)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百年番仔楼里的华侨传奇
  • 全省唯一 泉州梨园戏《朱买臣》入选
  • 泉州两剧目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