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5日讯 古城西街,承载着多少泉州人的文化记忆。那里的青石小巷,隐藏了多少古早大厝,走出的人物流芳百世。那里的红砖飞檐,站立了多少岁月,见证刺桐港的繁荣。
本报去年年底航拍图片,东西双塔屹立,红砖古厝环绕,西街浓缩了泉州的古城之美
去年,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人的西街情怀再度开启。网友“古城留守儿童”一则网帖《莫让东亚文化之都变成一只空心的鲤鱼》抛砖引玉,经本网独家报道后,众多网友的建议飞向了记者邮箱;针对古城复兴,泉州副市长李建辉批示;今年两会,不少政协委员将西街写入提案,带进大会。
复兴西街,成了全民的期盼,我们将共同关注。
泉州市政协委员朱林果:要在西街重现泉州老字号
西街片区是目前城区内条件最为成熟,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区域。要通过精心改造,重现古香古色、闻名海外的泉州古西街,真正把西街建成泉州对外旅游文化合作交往的重要窗口和标志区。当然,在整治保护过程中,要注意引入一些传统的元素。
首先,西街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有大量的名人故居,有别具特色的古大厝、红砖楼、古水井,对这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做到“修旧如故,以承其真”。还有那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用砖和石头建起的房屋,很有特色,和整个街区的风格能相融合、相协调,对这些建筑也要进行精心保护和修缮。
其次,要在西街重现泉州的一些老字号,把传统工艺的精美艺术品引入西街。把它们的详细制作过程集中对外展示,让人们在西街重新看到泉州的传统文化和工艺。
改造后的西街,应成为囊括泉州民间舞蹈、戏曲、美食、工艺品等方面的传统特色文化旅游街。可以由政府在开元寺两侧确定一个小集市,将一些摊点集中起来,定点、定人、定日摆摊设点,出售旅游小工艺品。
泉州市政协委员曾佳珩:建设文化广场以此激活西街
泉州1000多年来,各种文化相互融合。西街短短一两百米内,就同时有佛教和基督教文化,就是最好的体现。因此,以这样的文化融合为基础,设立一个文化广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标志,同时可以带动周边旧街巷的发展。
建议将地点设在西街与新华路交叉口的西北侧,因为这里也是开元寺和基督教泉西堂的中间地带。
文化广场如果能建设起来,能吸引更多人到这里观光,体验文化气息。以此激活西街,发展古城文化。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