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了!空调该不该开?晒背养生有啥风险?饮食调理有什么常见误区?关于三伏天养生的话题层出不穷。这期群聊,我们邀请市民和专家谈谈三伏天养生究竟该遵循哪些原则?如何避开误区、科学调理?结合大众经验与专业建议,帮大家解锁健康过伏的正确打开方式。
空调到底开不开?高温闷热别硬熬
退休职工赵萍:都说“开空调容易进湿”,我的胳膊和腿有一定程度的风湿,所以平时能不开空调尽量不开。但入伏以后天气闷热,我都是中午前后开一会,温度一般设置26℃,更不敢对着风吹。
公司职员林希希:公司空调温度低,待的时间长了容易肩颈发紧。所以回家后我会先开窗吹吹自然风,让身体出点汗。
厦门弘爱医院中医科主任尤德明:三伏天人体新陈代谢快,过度高温易引发热射病。厦门高温闷热,完全不开空调硬熬,反而可能因过度出汗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建议空调温度控制在24℃-28℃,每天开窗通风2-3次。
暴汗养生靠谱吗?选温和项目为宜
健身教练简文瑞:夏天运动建议避开正午,以免中暑或发生代谢紊乱。之前流传“三伏天暴汗排毒”的说法,鼓动大家中午去室外跑步,这是错误的行为。建议大家做做瑜伽,或早晚去室外快走,微微出汗就停。
一级运动营养师、一级健康管理师王雷军:高温环境下过量运动,会导致心率骤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对心脑血管压力极大。建议选择早晚时段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以散步、游泳、八段锦等温和项目为宜。
晒背是养生还是“晒伤”?时长和适宜人群都有讲究
市民方晓:我喜欢晒背,但我发现好像不能一直晒。有一次我中午晒了半个小时,第二天起来牙龈就肿了。
厦门弘爱医院皮肤科刘里云:晒背是利用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过度暴晒会导致皮肤光老化。建议每次晒背不超过15分钟,隔着薄棉衫晒更安全,晒后要及时涂保湿乳,敏感肌和高血压患者最好先咨询医生。
厦门弘爱医院中医科张诗衡:在中医眼里,晒太阳是“天灸”,特别是三伏天的太阳,用得好甚至能改善阳虚体质冬季手脚冰凉的症状。但晒背也有讲究,应在9点前和15点后;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10分钟到半小时即可。晒完之后,应多补充津液而非单纯的水,比如四神汤就是不错的选择。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三伏晒背,比如阴虚体质的人,晒了反而可能引起入睡困难。
红豆薏米能祛湿?建议根据体质调理
宝妈陈娇娇:以前我夏天喜欢喝绿豆汤解暑,但一喝就拉肚子。后来才知道绿豆性寒,我本身脾胃虚寒。现在听从中医建议,改喝焦二仙茶,既解暑又排湿。
厦门弘爱医院中医科王芊:三伏天养生常见的误区:一是过度贪凉,冰饮、冰西瓜不离手,易引发胃痛腹泻;二是盲目祛湿,不管体质乱吃红豆薏米(薏米性凉,虚寒体质慎食)。建议根据体质调理:湿热体质可喝绿豆汤,虚寒体质适合生姜红枣茶,痰湿体质不妨试试陈皮茯苓茶。
科学过伏 专家支招
厦门弘爱医院中医科主任尤德明:三伏天养生一定要注意选择与自身体质相符合的方法。今年的三伏天分初伏(7月20日-29日)、中伏(7月30日-8月8日)和末伏(8月9日-18日),养生侧重点也不一样。
初伏补肺气,健脾,推荐大家吃些白色食物,多按一按足三里、中脘穴。中伏去暑热、防寒邪,可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推荐大家根据自身体质喝点四神汤、姜枣茶。末伏养肾阴、收血气,大家可多吃点黑色食物,有空踮一踮脚。此外,三伏可适量吃瓜——苦瓜、丝瓜、冬瓜,都是应季食材。不过同样要切记,食疗只是辅助,均衡饮食才最重要。
(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