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仙游县新发现文物179处,进一步充实千年古县的文化“家底”。
据介绍,仙游县“四普”领导小组与宣传、文旅、财政、住建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普查的合力。
针对县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仙游县推行“县级组队,逐镇普查”模式,从县文保中心、县博物馆及县文旅局下属单位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建2支专业普查队伍。各乡镇(街道)干部发挥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协助普查队员开展实地工作,提前规划路线,与群众沟通协调,确保普查高效有序推进。
面对复杂地形与多变天气的挑战,仙游县构建“科技+人工”融合的普查体系。普查队员手持先进设备,在城镇街巷、山野乡间对6大类别文物展开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画像”;无人机对地势险峻、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高空巡查,获取宏观地貌与文物分布信息;激光测距仪和北斗卫星移动端为每处文物标注精确坐标;单反数码相机以高清画质记录文物细节,为后续研究与保护留存影像资料。
仙游县结合历史文献与地方文化特色开展重点调查,在普查中发现多处妈祖祭祀宫庙,为研究妈祖文化传播发展提供实物资料。在龙华镇金山村,队员发现宋代石板桥,既丰富了当地文物资源,也为研究宋代桥梁建筑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该县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作为重点区域,对不同时期典型建筑进行精细化调查。在济川村,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古桥梁、古道等文物信息;在榜头镇,依据历史脉络制定专项计划,确保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被记录。(全媒体记者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