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与厦门,一山一海,看似遥远,却因山海协作紧密相连。
近年来,厦龙合作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的有关部署,在厦门、龙岩两市的正确领导下,以山海共富为目标,以“飞地经济”为抓手,在园区联建、产业联兴、创新联动、人才联育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龙岩城乡区域产业发展新高地。
产业飞地:让优势互补落地生根
踏入龙岩中心城市北部新城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眼前景象令人振奋:一栋栋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巍然矗立,一条条生产线高效运转,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这里,正是“产业飞地”合作模式的生动实践。
时间回溯至2014年,合作区初启征程,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尚待培育。而今,厦门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龙岩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实现了高效融合,开发范围从57.5平方公里扩容至123.67平方公里,企业数增至1194家,今年上半年产值达212.3亿元,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勃发,六大专业园区正加速崛起。
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家专注于电力和应急整体解决方案的“小巨人”企业,在应急电源车辆领域成绩斐然。随着业务的拓展,今年还将在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落户总投资约5.5亿元、占地约80亩的应急装备车辆扩建(二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应急装备车辆年产达600台(套)。“我们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与厦门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该公司行政副总经理江媛英介绍道,通过山海协作平台,公司不仅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
为推动“产业飞地”的发展,厦龙合作区积极与厦门火炬高新区、厦门火炬集团合作。2024年10月31日,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已签约项目众多,总投资不断攀升。其中,与闽西南集团合作开发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首期产业合作项目地块已完成土地报批,正加快推进净地及供地工作,一期110亩力争今年9月开工建设。
科创飞地: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
在厦门市软件园二期,“厦龙山海协作科创园”招牌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厦龙两地在“科创飞地”领域的重要合作成果。
“我们不断丰富协作模式,依托厦门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为当地企业提供集研发、营销、招引人才为一体的平台,让企业能够享受到两市叠加优惠政策,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厦门市高新区管委会招商处二级调研员、厦龙合作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位旺说。目前,园区已完成场地装修和展厅布展,正全力对外招商。
借助科创园的平台,福建亿松机械有限公司在厦门设立了研发中心。“通过研发中心,我们能够吸引到更多的高端人才,开展前沿技术研究。研发成果也能借助龙岩的生产基地,更快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企业发展。”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厦龙山海协作科创园已签约9家企业,二楼全部承租,4家已装修入驻。“在厦门市的大力支持下,厦门火炬招商服务中心拟再提供3000平方米写字楼,用于支持‘创科飞地’发展。”该科创园负责人介绍。
除了“产业飞地”和“科创飞地”,两地在其他领域的协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产业方面,围绕厦门生物医药、化工等产业供应链和生物精细化工产业园上下游产业承接,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作,在生物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中试基地;在招商方面,由厦门火炬集团注册成立的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产服公司已投入运营;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合作、医疗资源共享、干部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也不断深入推进。
下一步,厦龙合作区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飞地经济”为抓手,进一步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更多要素聚集,加快“产城人”高度融合,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努力打造成新时代“特区+老区”山海协作典范。(徐士媛 陈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