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15分钟健身圈“圈”出居民幸福感 厦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跃居全省首位

来源:厦门日报 2025-07-23 16:35 http://www.mnw.cn/

  盛夏时节,厦门市民的运动热情持续高涨。傍晚时分,不少市民选择在广场或绿道间漫步,或在社区健身广场打太极,或在桥下球场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美好时光。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厦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便利性、实用性、普惠性为原则,以“足篮排、乒羽网、游跑时”为重点,紧盯群众需求、注重整合资源、创新监管模式,把建设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这件实事办好。

  从桥下空间到厂顶屋面,从智慧公园到老年康乐家园,厦门正加快构建“15分钟健身圈”,让全民健身的触角延伸至更多生活空间。

  2023年以来,全市新建群众体育设施超过3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跃居全省首位。这一系列“家门口”的变革,正让“健身去哪儿”变成“转角就到”。

  今年6月,厦门被央视财经频道《美好生活大调查》评选为美好健康典范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厦门人对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超均值6个百分点。

  盘活城市“边角地带” 打造市民运动新地标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体育设施何处“安身”?厦门给出的答案是:向“边角地带”要活力,在“看不见处”做文章。

  思明区前埔水质净化厂的上盖空间,曾因功能单一、来者寥寥而显得沉寂。如今,这里已蝶变为“古楼·悦动园”——两个七人制足球场、两个五人制足球场、两个标准篮球场,以及一条600米环形跑道和一个多功能市民广场,将这片封闭区域重新纳入城市活力版图。每当傍晚时分,球场上奔跑的少年、跑道上挥汗的市民,与不远处海风轻拂的绿植,共同构成一幅城市“健身共享空间图景”。

  “在这里锻炼,离家近、氛围好,我们还会拉上邻居一起来踢球。”家住附近的陈先生对场地的便利和开放性赞不绝口。记者从管理单位厦门市政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了解到,自今年1月开园以来,古楼·悦动园已累计接待市民数万人次。古楼·悦动园受到群众欢迎的背后,是厦门对于“15分钟健身圈”的前瞻规划与精准落地。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杜新飞告诉记者,健身场地的建设不仅要落地,更要“落心”,“让群众真正愿意用、喜欢用,才算成功。”

  而在海沧区,一座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庙也迎来华丽转身——厦门体育智慧健身房(祥露欧阳家庙站)通过更新改造,融入“城市更新+健身空间”理念,原本略显陈旧的社区场所焕发新生。健身房内配备了智能跑步机、力量训练等设备,成为“家门口”的智慧健身新样板。

  “每天早上天气凉快的时候我就来锻炼,晚上还会带孙子来看看。”家住附近的新阳街道祥露社区居民胡丽惠说,原本她只是偶尔跳跳广场舞,如今已形成了更科学规律的运动习惯,一大早就来健身。新阳街道文体干事游越说,健身房运行仅两个月,接待群众超过2400人次,“后续将邀请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教学,希望引导居民‘动得科学、练得有效’。”

  除了厂区上盖和古厝屋檐,五缘大桥的桥下空间也被赋予新生,将闲置空地转化成集运动、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体育公园,规划部门引导将城市“边角地”打造成体育“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更拓宽了市民的运动范围。

  社区推动+科技赋能 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

  走进海沧区山边社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穿透薄雾,门球队员已挥杆上阵;傍晚时分,健身步道上满是人,一旁的广场舞音乐节奏明快,老年人锻炼健身的热情不输年轻人。这个老年人口占比超过两成的社区,已将“康乐”二字写入了生活日常。

  早在2015年,山边社区就启动“康乐家园”创建工程,从健身路径、门球场、柔力球场到棋牌室、老年健身辅导站,一步步织密老年人身边的运动网络。“老人们经常来活动一下筋骨,社区组织的活动一个接一个。”社区健身爱好者陈阿姨说,团队日渐壮大,不少刚退休的老人还主动报名参加辅导员培训,带动邻里一起动起来。

  这样的健身热情,并非个例。记者从厦门市体育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厦门市共建成老年人康乐家园497个,康乐家园创建率达91.19%,高居全省第一。适儿化设施也在同步推进,全市已建设适儿体育场地650个、棋牌室651个、健身路径超3100条,全面覆盖“一老一小”健身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科技的力量,则让这一份“全民健身”的参与感进一步升级。打开“厦门i健身”App,附近可预约的场地、课程、赛事报名信息一目了然。无论是上班族利用中午时间相约打一场羽毛球,还是中老年群体追踪自己的运动数据、完成健康打卡,“一键预约、智能指导、精准服务”正在成为厦门人新的运动“打开方式”。“以前不知道去哪儿运动,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安排得明明白白。”市民张楷表示,这个平台不仅解决了“去哪练”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自己“坚持练”。

  据悉,“厦门i健身”智慧平台已拓展至20个功能模块,涵盖赛事管理、场地预订、数据分析、运动打卡、线上指导等服务。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接近120万,累计进场健身人数达1100万人次。

  资金机制精准发力 提升体育设施建设质效

  如何让各区对健身场所“愿建、会建、建得巧”,厦门在资金机制上做了“加法”,在全国率先改革体彩公益金分配机制,体彩公益金使用率逐年提高,如今六区使用率均达100%,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建设的比例持续优化。

  过去以销售额为主的体彩公益金分配方式,如今被多维度综合考核机制取代:场地设施建设情况、场地使用率、社会体育指导员配比等因素,统统纳入资金分配的考量标准。“钱要花在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上。”杜新飞表示。

  市体育局介绍,为加大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市纪委监委驻局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知、督、促”机制,从组织筹划、推进落实到事后验收全程参与,有力提升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质量效益。

  数据显示,全市社区体育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达95.21%。从社区广场到桥下空间,从老旧场地改造到智能设备上新,健身不再局限于专属空间,而是普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

原标题:15分钟健身圈“圈”出居民幸福感 厦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跃居全省首位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成功大道将新建匝道通往禾山路 厦门一批项
  • 随迁子女积分入学 思明提供1425个学位
  • 厦门作家获国际冰心文学奖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福建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中欧班列(福州)开行三周年出口货值逾10 “景泰蓝点蓝工匠”主要负责的是以下哪个 文化消暑 从半年报看福建经济的形与势 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啤酒出口规模居全国第 福建:“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更丰富 全国首创!福建用电异常主动提醒 办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