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23日讯(通讯员 李雅萍 卢国义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近日,走进平和县大溪镇,一股新风正气扑面而来:乒乓球台前的喝彩声、学习活动室的研讨声、村头巷尾的赞许声交织成篇。从“五小”场所的焕新到作风建设的深化,从干部精气神的提振到社风民风的向好,一系列“小切口”的务实举措,让这座乡镇涌动着干事创业的蓬勃活力。
身体“强”起来:文体活动激发干部新活力
“好球!”傍晚时分,大溪镇政府新改造的乒乓球室内,喝彩声此起彼伏。干部职工利用下班时间,在崭新的球台前挥拍对决,汗水浸湿衣衫,脸上却洋溢着轻松的笑容。这一生动场景,正是该镇“五小”场所改造提升工程带来的新气象。
此前,大溪镇的“五小”场所设施陈旧、功能不全,难以满足干部职工的文体需求。“忙完工作想活动一下,却找不到像样的场地,久而久之,大家锻炼的热情也消退了。”镇干部小张坦言。
今年以来,大溪镇党委将“五小”场所改造作为关爱干部、激发活力的重要抓手,投入资金升级文体室、阅览室,添置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设施。“改造后的活动室成了大家的‘解压站’,下班后打几局球,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增进感情。”镇党委书记陈盛林介绍。如今,干部们养成了劳逸结合的习惯,颈椎、腰椎的不适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更加饱满。
学习“热”起来:作风建设入脑入心
“刚参加工作时,觉得‘中央八项规定’离自己很远,直到看到身边案例才明白,作风问题往往始于‘小事’。”在大溪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家谈”活动现场,一名青年干部的发言引发共鸣。
这场由镇纪委、组织办联合举办的学习研讨,聚焦青年干部成长,通过专题学习、案例剖析等形式,引导干部从政治高度理解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活动中,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谈心得、讲体会,对照规定反躬自省,自觉抵制“微腐败”“潜规则”,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关键在‘转化’——把对规定的敬畏变成工作自觉,把作风要求变成服务实效。”这是干部们的共识。如今,镇机关已形成“人人讲作风、事事守规矩”的鲜明导向,风清气正的氛围愈发浓厚。
风气“好”起来:移风易俗引领新风尚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邻里互助的多了;人情往来的‘红包’薄了,真心实意的情谊厚了。”大溪镇纪委干部的观察,道出了当地社风民风的新变化。
今年以来,镇纪委共收到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事宜报备13件,通过简办预计节省费用20余万元。从提前报备时的“按规填报”,到操办中的“重内涵、减环节、降规格”,再到支出上的“不攀比、不铺张”,党员干部以“小家事”的“小调整”,树起移风易俗的“大导向”。
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全镇26个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主动介入劝导,“大摆宴席”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这份“简”与“省”,既为群众立起标杆,也让清廉之风浸润家风、带动民风。
“小切口”撬动“大转变”
从运动场上的活力迸发,到学习研讨的思想升华,再到社风民风的持续向好,大溪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一件件具体事为抓手,既“强身健体”提干劲,又“铸魂补钙”正作风,更以干部的“率先一步”带动群众的“紧跟一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转变,不仅增强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更让“务实、清廉、向上”的新风正气融入乡镇发展的肌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大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