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岛城市,平潭耕地资源较少、盐碱地较多,自产自销、品种单一、传统种植……这些都是平潭早期农业的真实写照。过去,平潭的地里几乎只长甘薯和花生。如今,随着大食物观的不断普及,平潭做足耕地文章,不断丰富农作物种植品类,让一片片贫瘠的土地化为殷实粮仓,成为守护粮食安全的新屏障。
近日,在君山片区中楼村,种植大户陈和好看着田里的马铃薯,心里乐开了花。今年他种植的马铃薯最高亩产量达9000多斤,是9年多以来亩产量最高的一年。
“我之前只种植甘薯和花生,后来看到种马铃薯效益比较好,就增加了马铃薯。我们的马铃薯外观光滑,口感佳,很受市场的喜爱。”陈和好说,刚开始种植亩产量3000多斤就已经很满足了,随着实验区对马铃薯产业的大力扶持,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设备以及种植脱毒新品种马铃薯等综合措施,让马铃薯产量不断提升,也让农户们的腰包“鼓起来”。
作为平潭马铃薯产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看着平潭马铃薯产业一天天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农户翁祖立感慨万千。和陈和好一样,翁祖立早年种植白萝卜,后来逐步转向种植马铃薯。如今他种植马铃薯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平潭的马铃薯在全国各地都好卖,经济效益好,我们种植也更有信心。”翁祖立说。
如今,陈和好农田里的马铃薯全程采用机械化种植,不仅减少了人力,也加快了种植速度。马铃薯已经是陈和好种植最多的农产品,未来他还准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我们现在正在盐碱地试种马铃薯,初步获得成功,后续我们会继续拓展盐碱地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让马铃薯产业在平潭继续壮大。”陈和好说。
“去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是6000多亩,由于马铃薯在平潭种植产量高,受市场喜爱,所以今年增加到快9000亩。”实验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游雪芸说,接下来,实验区将继续通过开展马铃薯新品种、机械化生产等试验,让马铃薯产量越来越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融媒体记者 丁云 林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