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3日讯(闽南网记者 肖晓锦 蒋晓彬 洪泓塬 通讯员 黎明 林子轩 文/图)在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福建炼化公司邀请省内媒体闽南网等单位,组成媒体采访团,走进石化企业,近距离感受安全生产,探秘智慧能源。
媒体采访团首先来到福建联合石化公司展示厅,了解公司从结束“福建不产一滴油”历史,到建成炼化一体化石化基地,再到辐射泉港、古雷两个基地的发展历程,感受从“一滴油”到“一粒塑料”、“一匹布”的转化奥秘。随后,采访团乘车穿行于“塔林罐丛”,深度探索公司安全生产。
了解企业发展历程
在生产操作实训基地,青工们正在劳模吴良江的带领下,用“手指口述”展示对机泵、塔罐和加热炉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机泵操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启动前的检查要细。”他指着机泵的不同部位,仔细解释着检查的要点。福建联合石化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平台三阵地五功能”的总体布局,建成涵盖生产、设备、安全三大业务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创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员工正在生产技能实操培训基地培训
“安全生产月以来,在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和验证达到了1000人次。”吴良江介绍道。生产技能实操培训基地利用真实生产装置改造而成,在占地超2万平方米的实训场地上,近500台设备构成微缩版炼化王国。“故障模拟间”设置的20种常见故障,学员要在30分钟内完成排查;蒸汽管线模型上,保留有保温不规范的锈蚀管段,让学员亲手触摸“问题现场”。这种“实战化”培训,让操作员进厂能够模拟现场巡检,提升自身技能,提高培训质效。
利用VR体验事故模拟场景
在安全文化体验馆,公司相关的承包商员工正在进行安全培训。“我们希望做到安全管理向承包商延伸,安全培训向承包商覆盖。”安全创新工作室的主导人、福建省劳模黄小滨介绍道。安全文化体验馆利用VR技术,模拟石化行业高风险作业场景,让人亲身体验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惊险瞬间,深刻理解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在安全技能实操区,安全带佩戴、消防设施使用、心肺复苏技术、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等应急救援和逃生技能实训项目,也正在进行体验培训。安全生产月以来,安全文化体验馆成为网红“打卡点”,是安全技能培训和提升的“首站”。
“培训后,我们设置了二维码,马上进行学习验证。”黄小滨进一步介绍说,安全文化体验馆解决了填鸭式安全培训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可感手段,让受训人员对安全文化有感受、有感觉、有感想。
“这是劳模工作室的‘镇馆之宝’,从核心装置关键机组,到遗弃废料场,再到机电仪一体化完美教具。”在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劳模张肇宏讲述实训基地内一台汽压机组的“前世今生”。设备实训基地利用检修后的“退役”设备,建成了动静电仪专业全覆盖的实操实训和比武练兵平台。安全生产月以来,机械设备部组织多专业联合,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开展专题培训、现场查患、跟踪除险、定期交流等活动,构建起“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局面。
在设备实操实训基地进行练兵
沿着厂区道路前行,聚烯烃产品智慧堆场数万块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在万块光伏板覆盖下,福建联合石化聚烯烃业务团队联合瑞晟公司,正在组织操作人员、包装人员和堆场司机开展现场泄漏疏散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即将进入酷夏,面对台风、汛期和高温的多重考验,聚烯烃业务团队未雨绸缪,按照公司“5S”管理工作要求,组织现场地沟堵塞疏通、堆场地面排水检查,做好高温雨季风险防控。
在光伏板覆盖下的堆场开展应急演练
在加氢裂化装置内,操作人员正在仔细巡检。炼油一业务团队将隐患排查网格化,按照班组划分,责任分配至个人,把“查找身边隐患”变成现场巡检的日常,对现场跑冒滴漏、管线腐蚀、保温破损等情况一一排查,汇总成表、逐项消除,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在污水处理场内,黑天鹅在池塘中悠然游弋,远处荷花盛开。池中的水,正是经过处理的外排污水。安全生产月期间,福建联合石化污水排放与回用率满足新标准改造项目中交,进入生产准备阶段,为公司守护碧水蓝天又添利器。
黑天鹅在池塘中悠然游弋,远处荷花盛开
“深度探索石化企业,感受到工业之美,也感受到石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采访团的记者感触很深,以媒体视角记录了福建联合石化持续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的扎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