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30日讯(闽南网记者 肖晓锦 通讯员 甘元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残疾人而言,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泉州,从电商平台的发货、售后,到生产车间里的缝纫机嗡鸣,从各个站点的暖心帮扶,到政策体系的坚实支撑,无数双手正共同编织着一张助残就业的温情网络,让“被需要”的幸福感在刺桐城的每个角落悄然生长。
“被需要”的幸福感
“在这里工作很稳定。”走进泉州市残疾人电商基地,28岁的小源正有条不紊地给店铺选品、上架,一旁的小棋则仔细地检查着准备发货的商品。
这是泉州市首家残疾人电商基地,引入一家由肢体残疾人自主创办的电商企业。公司现有电商运营各环节全职工作人员6名,居家办公的兼职客服人员8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努力打拼,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
泉州市残疾人电商直播技术培训班现场(泉州市残联供图)
“尽己所能。”38岁的陈兴涌是这家电商公司老板,6岁时左手不慎被碾米机所伤,造成终身残疾。虽家境清贫,但陈兴涌自幼乐观勤奋。大学期间年年拿奖学金,还获评“优秀毕业生”,却因残疾在求职时屡屡受挫。
“开网店、药店、餐饮店,什么我都试过。”此后他多次创业,还担任过残疾人联络员等职。同是残友,他深知残疾人就业所面临的困境。2022年,泉州市残联牵头成立残疾人电商基地,陈兴涌凭借多年电商运营经验,带着自己的电商公司进驻,与残友抱团创业,妻子则协助打理和招聘残友。
因出生时缺氧致脑瘫的小源,是公司最早招来的员工之一。中专学电子商务的他,毕业后就业遇阻,曾与人合伙开日料店,却因疫情亏损停业。机缘巧合下入职公司后,他凭借专业基础很快上手,现在已能娴熟处理各项业务,还能负责电商入门培训,每天自己乘坐公交车上下班。“这份工作很适合我,能自食其力,以后也想继续在这里干下去。”谈到工作,小源眼里闪着自信的光。
如今,基地已持续运营3年,不定期免费提供残疾人电商基础入门知识培训,为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朋友拓宽互联网就业渠道,累计安置17名残疾人朋友就业,其中5人考核认定为电子商务师,还通过上门教授、远程协作、资源嫁接、推荐就业等形式,辐射带动50余名重度肢体残疾人运营网店创收,构建起残疾人“就业安置+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推动助残从“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发展”转型,正是泉州助残模式中“被需要”的幸福感最生动的注脚。
“多一度”的关爱
三六一度集团生产车间里,顶部白炽灯洒下均匀的光。流水线上,缝纫机的嗡鸣此起彼伏,有些残疾人员工正在完成衣服锁边工序,有些正在调整缝纫参数,偶尔抬手比出几个简单手势,便完成沟通。这些动作自然流畅,融入车间的日常节奏里,透着别样的温暖。
“目前我们车间共有164名残疾职工,是晋江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中安置残疾人数最多的企业。”三六一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5月,晋江市首家企业残疾人协会在三六一度成立,多年来,集团以“多一度热爱”的精神内核,为残疾职工打造了充满关爱与机遇的成长平台,累计安置残疾员工近700名。
“很感谢三六一度集团给了我平等就业的机会。”2021年8月入职三六一度的李强是一位听力一级残疾人,由于身体条件限制,之前找工作常常遇到困难,工作也不稳定。“入职后,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专业技能、实现经济独立。”李强说,通过工作获得认可,证明了自身价值,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三六一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残疾职工实现“人岗适配”,集团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包装、质检等岗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灵活调整工作节奏,还通过个性化培训计划、技能比赛等助力他们提升能力。针对听障人士职工的沟通难题,企业组织班组长参加特教学校手语培训,结合5G智慧工厂系统,彻底打破信息壁垒,确保沟通无障碍。
目前三六一度集团共有164名残疾职工在岗(三六一度集团供图)
在福利保障方面,集团全面落实社保缴纳,为新入职残疾职工提供3个月兜底薪资,推行餐补、住宿免水电费等政策,同时持续优化无障碍设施,从工作区到生活区全方位营造便利环境。
“公司提供的社保、住宿和餐补,大大减轻了生活负担,稳定收入也明显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李强说,多年来,他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变得充满自信,深刻体会到残疾人只要有机会,同样能创造价值。对于未来,他希望继续提升技能,争取成为技术骨干,期待在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164名残疾职工在岗位上的稳定发展,生动诠释着‘劳动创造尊严’的真谛。”三六一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被需要”的职业认同,天然呼应了三六一集团“多一度热爱”的精神内核。当包容成为团队自觉,企业便在实践中淬炼出更具韧性的责任担当,以“多一度”的关爱,三六一度集团不仅为残疾群体搭建了实现自我的舞台,也勾勒出这座城市推动残健共融的温情图景。
目前,全市按比例安置10名以上残疾人的用人单位有17家,其中三六一度集团旗下两家公司获评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泉港福利印务有限公司荣获福建省安排残疾人就业爱心单位。
“一股绳”的合力
如今,一张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编织的助残就业网络正越收越紧,拧成一股绳。泉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泉州市残联秉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的理念,联动多方力量,从政策扶持到路径创新,从技能赋能到权益保障,全方位推动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作为群团组织,泉州市残联主动对接、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强化信息联通与工作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帮扶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合力。各类就业创业扶持资金精准投放,仅“十四五”期间就发放安置奖励和社保补贴2248万元,为企业和残疾人注入信心。
泉州市2025年爱心助残广场活动现场
针对不同残疾群体的需求,泉州创新推出一系列特色就业项目。全省规模最大的“托养照护+辅助性就业”中心,已为700多名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与工作机会;“星青年”就业公益项目里,在全国首创孤独症关爱“一联盟、一平台、一基金”新模式,募集关爱基金超1.2亿元;成立残疾人电商基地,让残疾人在电商浪潮中,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125家盲人按摩店在政策扶持下稳步发展,让视力残疾人凭手艺站稳脚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聚焦残疾人技能提升,泉州让“一技之长”成为残疾人就业底气。“十四五”以来,107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次第开展,电子商务、非遗技艺、种植养殖等课程,帮助9197人残疾人次掌握实用技能;出台《泉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奖励政策》,举办了六届全市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既为残疾人提供展示技艺的平台,也通过比拼激发钻研热情。
在泉州,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故事还在书写,“被需要”的幸福感正化作无数残疾人逐梦前行的力量。当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紧紧相握,当技能照亮前路、关爱温暖人心,刺桐城正以最质朴的坚守,让残健共融的文明之花越开越盛,让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荣光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