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们投资团队的核心工作是学习借鉴业内特别是国际养老金投资管理经验,建立自己的投资管理模式,边学边干。
国际机构有成熟的养老金投资管理经验,也有几十年以上的在国际市场上运作养老金的模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叠加庞大的人口,未来可供管理的养老金基金数量巨大,他们有极大的兴趣尽早介入这个市场。所以,国外资产管理机构非常关注刚刚成立的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比较方便。
虽然当时社保基金还不能投资海外市场,但不少机构有前瞻眼光,不计较短期的得失,表现出相当的耐心和热情,通过面对面交流、提供材料、回答问题和短期培训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原始的模板和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相关的经验,包括流程、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资产配置等,构成了我们最早对这个领域的具体做法和模式的认识。
我们白天听讲座,晚上讨论并整理材料,消化这些内容。学习、借鉴和建立几乎是同时进行,这是一个流水的过程,学到新的再加以补充,特别是当我们看到不同机构之间有一些差异的时候,会反复讨论怎么理解。
半年以后,我们陆续开始收敛,集中到整理和建立理事会的投资管理运作框架。2001年9月形成了最初的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运作框架的蓝本,包括配置、组合的建立、外部的投资管理人、托管和风险管理体系等等,还有,怎么去评估管理人?对管理人的调查问卷等工作也基本形成。
在建立整个投资架构时,理事会领导对团队非常信任,只提出了四个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国际惯例、规范化,具体事情管得很少。 理事会领导很有前瞻性,提出不能按照现在市场的运作方式去设计社保基金,要学习国际经验,规范化运作。这确定了标准和方向,整个投资团队也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