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到目前,众安终究还是盈利的。在传统财险公司动辄5-7年才能盈利的规律下,众安保险自成立第二年便开始了盈利: 2014-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37亿元、0.44亿元、0.09亿元。
以目前的净利润对应近千亿的市值来看,众安的静态市盈率已经达到9205倍。
市场给众安保险的溢价过高了吗?这其实又指向了另一个问题:到底应该用保险公司的逻辑还是科技公司的逻辑给众安估值?目前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显然是科技公司。
关于市场对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争端,铜板街CEO何俊也曾对36氪表示:“有不少公司是拿着金融公司的利润乘以科技公司的市盈率,只要资本市场接受,也不奇怪。” 众安保险具备互联网基因和科技能力,这使它一定程度上跳出了传统保险公司的估值逻辑,为其赢得了极高的溢价空间。 讲一个关于“数据和技术”的故事
相较于传统的保险公司,“互联网基因”和“以数据和技术立足”无疑是众安保险最大的稀缺性所在。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科技+金融”的双面基因使众安保险具备了高估值的基础。众安也一直将自己定义为科技公司而非保险公司。在众安保险递交的上市材料中,也出现了“科技金融第一股”的说法。
科技金融,是众安保险这个漂亮的估值故事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参照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互联网保险大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网上销售——互联网作为渠道,覆盖更多人群,接触长尾客户,优化客户体验;技术升级——互联网作为技术工具,改进现有保险产品,使其动态化、定制化;生态创新——互联网作为新的生态系统,呈现新的风险保障需求。
在众安保险上线以前,互联网保险业务早已存在,但主要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而众安将互联网保险带入了第二和第三层次。
所谓“互联网基因”,指的就是将互联网场景或生态作为保险产品的基础,这些场景既是保险产品的研发土壤,也是销售渠道。而“数据和技术”的作用,体现在条款设计、产品定价、销售方式、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不仅能对传统险种进行改造,还能直接创造出新的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