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加持、股东光环加上规模优势,众安保险成为了互联网保险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
数位接近众安IPO交易的投资人均对36氪表示,众安之所以在公开招股后如此火爆,主要就是因为其稀缺性,“保险科技这个概念下面没有第二家公司短时间内能追上众安了,众安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
不过,稀缺性给众安保险带来的溢价是合理的吗?这问题也等同于,该如何给众安保险估值?
不可否认的是,众安保险在牌照和同业规模对比上有优势,但对它的估值依然离不开业务表现这个基本面。传统保险行业的估值方式非常看重保费规模、保单价值——若单看这两个值,众安保险还非常幼小。
尽管众安在四家持牌互联网保险公司中独占鳌头,但占据互联网保险市场大部分江山的仍是传统保险公司的线上销售。据Oliver Wyman调查统计,2016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约为3600亿,而众安的保费收入仅占其百分之一。
若是把众安放到整个财险市场中去看,其保费收入也仅为行业巨头的零头。据保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底,在财险公司中排名前三的人保、平安和太保在2016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3104亿、1779亿和960亿,众安保险在其中排名24。
众安保险每位客户的年保费贡献也偏低,这个数字在近3年分别是3.9元、7.2元和9.3元。与其它以财险、寿险为主营业务的传统巨头动辄几千元的客单价相比,微乎其微。对此,众安保险CEO陈劲也曾向36氪表示,从小额、高频的险种向大额险种过度,是众安下一步的重点。
而在财险公司中最重要的一项估值指标“综合成本率”上,众安保险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众安过往3年的综合成本率均超过100%,这意味着众安在保险业务承保利润上为“亏损”状态,众安所产生的净利润来自于“营业外收入”。并且,招股书显示,“在可预期的未来,众安为了做大业务规模,在运营上的投入会持续加大,这将可能让整个公司进入净亏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