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水篇
溺水是“头号杀手”
溺水事故被指为暑期威胁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据统计,2011年,泉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溺亡39人,占各种非正常死亡人数64人的60%;至2012年,泉州非正常原因死亡学生超40人,溺亡人数占比上升至超过70%。
■安全小贴士
防溺“四不一会”
不在无成人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不在上下学途中下江(河)池塘戏水玩耍。
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溺水如何自救?
不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平常多多练习。
水中抽筋咋办?
若是手指抽筋,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要是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如何急救溺水者
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心肺复苏。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至医院。
■盲点:池塘水坑
案例 2013年3月初,安溪县城厢镇,一名2周岁的小男孩独自玩耍,跌入祖厝前的水塘,永别家人。
2013年5月17日,一名12岁男孩穿过丰泽区清源街道一工地围墙缺口,在工地积水大坑游泳溺亡。
对策 儿童、学生好水,在缺乏安全设施和管理的池塘和积水土坑、石窟游泳极其危险。除设警示牌、加强管理外,家长教育孩子远离这些“吃人”水塘,更为有效。
■盲点:海边沟渠
案例 2011年9月17日,9岁的庄某鸿到北渠边钓鱼,不慎踩空落入北渠,妈妈奋不顾身跳入北渠救儿,却双双身亡。
2013年6月28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海边,一名18岁男孩水中遇险,两名15岁男孩施救,3人一同被退潮海水卷走……
对策 内沟河、北渠等沟渠主要用于泄洪排涝,不适合游泳。而海里即使常年海泳者也应带救生圈以护安全。不习水性和海边戏水的人,要注意海浪、潮汐,不能轻易下海。
■盲点:江河湖溪
案例 2011年9月10日,安溪县官桥镇下坂溪,5名10岁至12岁的本地男孩结伴到溪中挖螺,手抓草绳下水后悉数溺亡。
2013年4月14日,晋江九十九溪磁灶苏垵村段,4名女孩手牵手过溪时被冲走,全部溺亡……
对策 一些溪流、江河,看似温顺,但溪石湿滑、水流复杂,危机四伏。小孩即使有伴,也不能轻易下溪趟水、游泳。需要消暑,应在大人陪伴下到游泳池等安全场所。(记者 林福龙 陈小芬/文 黄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