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惠安县“一县一溪一特色”生态模式。(吴森阳 摄)
此外,惠安还整合盘活黄塘溪周边连片土地和台资优势农企,谋划实施“山线”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总投资4.88亿元。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累计投入1.6亿元,包括争取水利、农业农村、资源等各口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成功承办泉州市首场“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成为“一县一溪一特色”萌发地。探索农村村民自住小区建设模式,按照“拆旧建新、统规统建”原则,将危旧老宅、闲置石头房整合建设小高层住宅小区。目前,已建成许山头村、三村村2个试点,安置群众119户,是原来的3.5倍。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县域发展的“含绿量”。惠安一方面全速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通报的路通、满山红生态修复项目,4月底全面完成修复,较预定时间提前2个月,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科学家於方肯定表扬,正申报参评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另一方面结合“绿满惠安”、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竞赛等,探索“生态修复+业态导入”模式,一体推进东湖公园、科山“双碳”基地、溪滨公园改造提升等项目,累计造林绿化4800亩、治理水土流失1万亩。在守护绿水方面,惠安全力实施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动31个、总投资15亿元的年度污水补短项目,新铺设主管网57.1公里、接户管网384.6公里;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竞争性评审,获中央财政奖补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惠安统筹发展与环保双重理念,整合策划了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综合开发融合发展EOD项目,总投资达19.8亿元,成为泉州首个入选省级项目库的项目。
培植新质生产力 多维发力促进经济提质升级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惠安通过培植新质生产力,聚焦重化、传统、文旅等产业板块,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
其中,在重化产业板块,惠安坚持“强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全力打造全省“石化万亿支柱产业”发动机,实现年产值超1200亿元,并入选全省首批县域重点产业白皮书典型案例,也是泉州两个入选案例之一。一批重点项目正加快落地应用,中化泉州在惠实现投资655亿元、年产值超1100亿元;总投资326亿元的中化产业升级项目处于全速推进阶段,26万吨/年丙烯腈、7万吨/年高性能炭黑等5个子项目已落地投建,预计年内实现中期交工。惠安还以“稳油增化”加快产业链实现贯通,通过引进同杰良聚乳酸、聚醚多元醇、10万吨/年EVA等补链项目,推动博纯电子材料、石大胜华电解液投产达效,服务保障重大外资项目安迪苏蛋氨酸5个月开工投建,逐步贯通“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一双鞋、一块电池、一片药”全链条。在园区建设方面,惠安开工投建总投资超百亿的A地块及鲤鱼岛滞洪区生态建设工程、热电联产等基建项目,进一步完善用地、用水、用能等公共服务配套。2023年,惠安成功承办全国化工园区论坛,创成应急部D级(较低安全风险等级)化工园区,并在工信部座谈会上代表发言(全国两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