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医疗对接专场设置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展示区。海西晨报记者 唐光峰 摄
昨日,以“智汇鹭岛 AI赋能”为主题的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对接活动在厦门威斯汀酒店正式启动,并举行首场重头戏——医疗专场对接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行业精准对接。
AI赋能医疗,目前的需求和痛点是什么?医疗专场对接会上,市卫健委发布了我市医疗领域在模型、算力、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为我市AI企业提供创新发力、技术落地的“靶点”。
此次活动由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协办,福建省人工智能协会、厦门市卫生健康信息学会共同承办,旨在贯彻落实《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方案》,以“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为抓手,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落地应用,助力厦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地。
供需面对面
力争到2028年 建成超50P医疗算力平台
首场对接会以“AI赋能医疗新未来”为主题,吸引近300名医疗机构代表、人工智能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与,让需求与应用面对面对接。
AI辅助医疗,如何确保数据安全,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呢?针对大家关注的这一痛点,市卫健委现场发布了当下核心需求——数据安全共享,包括升级医疗专网基础能力、建立联邦学习协作网络、构建云边一体化架构、打造“数据超市+数据沙盒”平台,面向我市AI企业抛出“橄榄枝”,共同构建一张医疗数据安全网。
记者从市对接会获悉,目前我市已完成11家三甲医院和41家基层社区机构的AI部署,构建出31个应用场景。同时,我市构建了全国首个健康医疗云平台,为全市547家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高效基础设施引擎”,是国家卫健委首个互联互通标准化最高等级的城市。“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2022)”显示,厦门建设水平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昨日在现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分享了AI在医疗业务、数据、服务、专病等方面的实践与痛点需求,包括利用机器人提升手术效率、预测分析患者病情、各类数据采集、个性化诊疗方案等。
我市力争到2028年,建成50P(每秒5亿亿次浮点运算)以上医疗算力平台,培育医疗垂类大模型,构建“人工智能+卫生健康”生态体系,并围绕六大场景推动技术从研发走向临床实用。
智能点对点
AI“察颜观色” 人脸扫描即获得健康数据
在AI赋能下,人工导诊、问询等正逐步被替代。在活动现场展示区上,腾云易惠展示了目前最新的多功能自助机,不仅是法规咨询、报告解读、问诊等医疗问题,乃至寻找科室、院内问路等事务性问询,全部能实现语音交互,解决了一些老年患者不会操作的痛点。
人脸扫描一下,即可获得个人的心率、血压、心脏压力、中风风险等,杭州倚澜科技的面诊仪展示了AI“察颜观色”的能力,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咨询、现场体验。来自省内外的17家人工智能医疗企业参与昨日的成果展示。
此次对接会是今年系列对接活动的开场,接下来,我市还将围绕制造业、供应链、社会治理、动漫游戏等厦门优势产业开展专场对接,加速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应用。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聚焦制造业、供应链、海洋经济、健康医疗、动漫游戏、社会治理等六大领域智能升级需求,目前已梳理93项AI能力清单和67项场景需求清单,接下来将通过供需对接,推动“创新红利”转化为“应用红利”。
(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