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化县上涌镇,蓝莓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一场以组织联建为引领、资源联享为基础、产业联育为核心、科技联引为驱动、市场联拓为保障的“跨村联建”实践,将蓝莓产业培育成规模化、数字化、高效益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该镇蓝莓总种植规模跃升至400余亩,年产值预计突破4000万元,系福建省内大规模种植基地之一。
上涌镇牧谷蓝莓基地
组织联建破壁垒聚合资源筑根基
“以前四个村各自为战,土地零散难成规模,现在党组织带着我们一起干,不仅土地流转有租金,在基地打工有工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当地村民赖阿姨感慨道。
近年来,上涌镇党委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牵头成立了上涌镇观光农业跨村联建党总支,统筹上涌、黄井、辉阳、下涌四村资源,流转400多亩连片土地,招商引进福建牧谷戴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联村党组织+企业+乡村能人+农户”四维合作模式,推动产业从2022年初尝甜果到2024年实现规模化丰产,有力带动了当地村财、村民增收。据蓝莓基地负责人潘华阳介绍,在跨村联建党总支的协调下,基地规模已扩展至400多亩,建成19个现代化大棚,旺季时日发货量可达2吨。
农户采摘蓝莓
科技联引强支撑智慧赋能提质效
蓝莓种植园里,物联网传感器正实时监测着植株生长数据。这一智慧农业场景的背后,是跨村联建党总支创新打造的“跨村产业技术指导团队”提供的强力支撑。
跨村联建党总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整合各村农技骨干组建“土专家”服务队、整合外部专家资源搭建“智囊团”平台等立体化人才协同机制,一方面引进澳大利亚蓝莓专家邓捷博士团队,推广全基质水肥协同栽培技术。另一方面与德化县智慧农业研究院合作,部署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温湿度、光照等生长参数。通过这种“专家智库+数字平台”双轮驱动体系,成功帮助蓝莓亩均产量达到传统露天土培的2~3倍。其核心项目《南方高山蓝莓数字化生产物联网》荣膺2024年度泉州十佳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应用场景优秀案例。
技术员调控基地温湿度参数
技术员检测蓝莓生长情况
市场联拓延链条融合共享创价值
在销售端,跨村联建党总支积极构建“村社共销” 体系,通过推动牧谷蓝莓与龙浔镇湖前农产品特色街合作,设立蓝莓城关自提点,构建“基地直供 + 城乡联动 + 城区自提”的产销对接新模式,既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又降低物流损耗成本,助力牧谷蓝莓实现销售增收超10万元。
同时,深挖蓝莓产业的多元价值,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蓝莓亲子采摘节、蓝莓成长研学等活动,年均接待游客1万人次,创收60多万元。如今,上涌镇蓝莓不仅成为当地的 “致富果”,更成为乡村振兴的 “金名片”,实现了从单一种植向 “生产 + 旅游+ 研学”产业链发展的跨越。
蓝莓成长研学活动
志愿者为学生讲解蓝莓知识
未来,上涌镇将持续深化“跨村联建”机制,建设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培育以家庭农场为单元的“夫妻承包”经营模式,让蓝莓种植成为家庭经济新支柱。这条依托“跨村联建”、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的振兴之路,正助力“小浆果”加速变身为带动共同富裕的“金果子”。(陈文彬 苏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