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腾存迹 燃绽心灯
央视15日晚播出
《智在匠心》(第二季)
李尧宝刻纸与泉州花灯
传承人黄丽凤与李珠琴登场
讲述刻纸与花灯大师
李尧宝的传奇人生
李尧宝刻纸与泉州花灯的
家族传承故事
它代表了
南方的一个装饰纹样
李尧宝想体现的东西
是从他本心里面流露出来的
来自民间
又用于民间
在李尧宝外孙女黄丽凤的讲述中,李尧宝起初师承于父亲,从事闽南古建筑油漆画,因为油漆画上面的需要,刻纸图案作为工具图案出现。当时,李尧宝就想很多纹样会随着建筑的消逝而消失,便想通过他手中的这门刻纸技艺,把这些纹样保存下来。
刻纸讲究的是点、线、面的结合,每一张图案都有几个细小的地方,甚至在3毫米的仙鹤眼睛,都要把这个眼珠跟眼线雕刻出来。
在李尧宝女儿李珠琴的讲述中,父亲很聪明,不仅南音中的洞箫吹得很好,打五祖拳也是好手。而泉州刻纸,每一次都是雕刻20-25层,没练过武术的人,刻不出来这样的线条。
刻纸时需要一个力度,李尧宝要求刀是百分百要拿垂直的,刻得时候大气都不敢喘,就靠手上那么一点点感觉。
无骨料丝花灯,是泉州刻纸的一个延伸。原始的料丝花灯,表面就是白色的,如何改变让它外部有一个装饰?便用纸板来雕刻,将刻纸的图案直接用到花灯上。恰巧纸板也是白色的,李尧宝就想到把油漆画的风格应用到花灯上,主要就三个颜色——朱红、大青、大蓝。
后面,纸板用琉璃珠加热完拔成细丝就是料丝,它的高光点会随着灯位置的移动跟着动,看起来非常奇妙。它没有骨架,靠得是灯片一块一块拼起来。在黄丽凤等人眼中,这就是闽南古建筑的一个缩影。
在将近90岁的年纪,李尧宝依旧一直坚持在做,除了画手稿就是做花灯。他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他无意中跨出来的每一步,把灯彩提升到了新的一个层面上来。
后来,李珠琴开始与女儿李婵娟、黄丽凤制作花灯,传承这门手艺。
1989年起,对外接订单,设计之类的工作,黄丽凤开始接手,“我开始就是有命题地去搞花灯的创作设计,我觉得这既然是闽南文化,我就应该去体现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有区域性、有代表性的。艺术东西就靠艺术来说话,这也是我选择做人物造型,我应该做我现在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