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泉州市市长黄少萍答记者问
泉州金改亮点是专注实体经济
泉州被誉为“民办特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年均增速超过30%。到2011年,泉州全市拥有各类民营企业13万家,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7.3%。与温州、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两大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比,泉州金改方案又有哪些不同?泉州市市长黄少萍答记者问时表示,泉州金改的亮点就是专注实体经济。
发达的民营经济是金改沃土两万亿民资待引导
1.问:与温州、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量大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比,泉州经济与金融体系本身具有哪些显著优势或特征?
黄少萍:实体经济是泉州的最大优势,也是金融发展的最大依托。长期以来,泉州始终专注实体经济的发展,把实业置于重中之重。发达的民营经济是泉州金改的沃土。泉州被誉为“民办特区”,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民营经济年均增速均超过30%,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晋江经验”,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泉州民间资本非常雄厚,迫切需要金融改革释放活力。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分布在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60万人。泉籍异地商会累计已达148个。据业内人士测算,泉州本地民间资本加上外地侨资可能高达2万亿元,在引导、规范民间资本运作方面有较大的作为空间。泉州与台湾仅一水之隔,随着金改推进,泉台两地金融交流合作将更加密切。
泉州的诚信文化造就了泉州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企业家之间经常在原材料供应、货款支付、资金拆借等方面互相关照,有的就是仅凭一张借条,成百上千万的资金就打过去了。
泉州金改最大亮点就是专注实体经济
2.问:温州金改的亮点在于民间融资“阳光化”与鼓励境外直接投资,珠三角金改只在探索国际金融之路,与这两大方案相比,泉州金改最具突破性的亮点是什么?
黄少萍:泉州金改方案最具突破性的亮点在于一个“实”字。泉州过去靠实业起家,现在靠实业当家,将来仍然要靠实业发家。因此泉州金改也是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实体金融,努力打造海峡西岸乃至全国的“台港澳侨资集聚中心”和“实体金融服务中心”,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之路。
为此,一是要拓宽金融资本和产业的通道,提升产业整体素质。通过金改,迅速壮大金融服务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产业资本,主推泉州传统产业高端化、成长型产业集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力争到2015年,形成5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和一批超500亿元、100亿元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1.4万亿元以上。
二是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培育“航母式”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15家以上,上市企业100家以上,千亿市值企业1~3家。
三是推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培育科技“小巨人”。积极引导银行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打造区域资本市场和股权交易平台,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做大做强泉州高新区“一区八园”。力争到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以上。
建设泉州与台港澳侨金融合作试验区
3.问:泉州金改的主要着力点是什么?主要目标是什么?
黄少萍:泉州金改的主要目标可以初步概括为建设“四个试验区”:一是巩固泉州实体经济发达的优势,打通金融资本与产业对接通道,建设实体金融试验区;二是有效利用民间资本,引导规范民间资本发展,建设民间金融创新试验区;三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和谐的金融发展环境,建设金融生态试验区;四是积极拓展两岸三地金融合作,促进金融资源集聚和利用,建设台港澳侨金融合作试验区。
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分层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建成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
打造服务实体经济的“区域金融”平台
4.问:泉州当地政府考虑打造什么样的金融平台为实体经济服务?
黄少萍: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放贷难、很大程度是因为信用不健全,信息不对称,而地方政府熟悉本地企业、个人、民间资本等情况,在解决上述“两信”问题有明显优势。因此,泉州金改的重点之一是,打造服务实体经济的“区域金融”平台。一是明晰职能边界。正确界定区域内各相关主体的职能边界,特别是明确政府对地方金融监管、发展和改革的具体职能,探索地方政府的创新空间,形成相对完善的区域金融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
二是构建区域信用体系。政府牵头构建征信平台和信息平台,让更多有效信息进入这一系统,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资金风险、利率偏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广信用评级,通过对区域内每一个经济单元,如家庭、个人、企业进行评级,为金融机构有效识别风险做好环境保障。
三是培育地方金融主体,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法人机构,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镇银行、民间资本登记管理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区域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建设,打造最了解泉州企业状况和金融需求、又能弥补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薄弱环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