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德化县聚焦“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针对全县90%以上的“三有”非公企业集聚在城区乡镇的现状,探索推行非公企业“飞地党建”工作机制,打破传统“属地管理”模式,推动乡镇“飞地”挂钩联系籍贯在本乡镇企业主的企业,实现城乡党建力量有效整合,全面推动镇村企三方协同、高效联动、互促互补,为打造德化共同富裕山区范例提供坚强支撑。
摸“清”家底 让企业找到“籍贯娘家”
“跟以往的摸排不太一样,我们不仅要登记企业规模、党员数量,更要问清企业主的籍贯等情况,这是建立‘飞地’联系的关键。”龙浔镇党务干部林中聘正说。今年来,德化县开展“三有”非公企业“地毯式”摸排,通过社区网格员入户走访、部门数据比对,摸排“三有”非公企业837家,精准建立动态台账。
德化县龙门滩镇党员领导干部到非公企业走访
“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和‘飞地挂钩’双融合的方式,细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管理权责。”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叶振森介绍,该县通过明确非城区乡镇党委要对籍贯在本乡镇的企业主的企业负责,“飞地”指导非公企业抓好党建工作,有效破解大部分非城区乡镇无非公企业或少非公企业的现状,也缓解了城区乡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的问题。
同时,该县通过创新建立的党组织运行“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让“三有”非公企业在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的同时,有效防范党组织“半空壳化”,从有形覆盖转为有效覆盖。
建“制”赋能 让服务跑赢企业需求
近日,在“德泊”党群人才家园,一场别开生面的“政企对接会”正在进行,23位企业主深入了解该县非公党建相关机制和惠企政策,并就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飞地党建”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县乡两级专题召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19场次,确定重点目标任务53项。
德化县对全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摸排专班成员开展培训
一系列扎实的部署,正转化为精准服务企业的具体行动。“这个月的党员技术攻关会开得怎么样?职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没有新进展?”同鑫陶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曾两丰接起手机,耳边响起党建工作指导员老余爽朗的声音。这样的定期访谈,为企业帮了不少忙。
该县推动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挂钩非公企业党组织,兼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每月到挂钩企业调研走访,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难题。同时,组建“1名党员领导干部+N名党员助企服务员”的“红色服务团”,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全县通过“飞地”走访推动解决企业重点难点问题23个,惠及企业83家。
搭“台”唱戏 让城乡共享发展红利
在浔中镇凤阳村,村党支部书记曾宪昆看着村民们忙着打包陶瓷花盆,脸上洋溢着喜悦。“我们通过‘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联动陶瓷企业发展电商、花盆生产等多元业态,今年村财预计能增收1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万元。”
德化县同鑫陶瓷有限公司党员职工开展“师带徒”活动
在“飞地党建”机制引导下,镇村党组织与企业的紧密联动,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主战场,催生出党员冲锋在前、示范引领的火热场景。据了解,该县已推动建立党员先锋岗167个、“红色车间”32个、“红色班组”67个、企业党员突击队(突击小组)25支,引导企业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比作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飞地党建”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着德化城乡发展的脉络。正如德化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黄新颖所说:“我们打破的是地域壁垒,连接的是党群心桥。当所有城区企业都有了‘娘家乡镇’,当每个乡镇都能共享发展红利,共同富裕的山区范例就有了最坚实的红色根基。”在这片瓷都大地上,“飞地党建”正引领着城乡融合的新航向,书写着非公党建赋能共同富裕山区范例建设的新篇章。(吴有森 吴朝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