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学生们迎来放松时光,也有部分家长陷入了“规划焦虑”:暑假怎么过?如何制定科学的暑期作息表?记者邀请学生、家长、老师一起聊一聊如何安排暑假生活。
学生 暑假适当放松 用运动减压
高三毕业生李豪(化名):我习惯在假期的第一天就做好学习规划,比如一天做几套卷子,每科作业分几天做完等。写作业也有一些小技巧——我会在早晨做数学,这个时候思维清晰;从第一天开始,卷子由易到难,更有利于坚持实施假期计划。睡前,我会复习英语卷子上的错题,给大脑加深印象。
准初三学生艺涵(化名):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压力已经不小,因此暑假是一个可以适当喘息的机会。在放松的时候,我喜欢和朋友们一起打羽毛球,或者去体育中心的操场跑一跑,在我看来,运动是一个很好的解压方式。
另外,我觉得玩游戏、刷短视频也是高效便捷的娱乐解压方法。但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解压也要讲效率,主打“速战速决”,否则就是过度沉迷。
家长 让孩子自己做日程表 安排暑假生活
集美区家长陈莉:对于玩乐,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信任,二是沟通后的引导。我是一个“J人”(指喜欢预先判断、制定计划的人格类型),每天早上会打开电脑的日历程序做计划,把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
受我的影响,孩子从小学开始,也会在假期自己动手画日历,按照每一天的时间轴安排事项,再用荧光笔填色。例如,学习安排用淡绿色,娱乐时间用粉色,休息睡觉时间用黄色等。这样一天下来,学习、娱乐、休息三个不同颜色的区域便一目了然,非常具象化。
此外,暑假阶段,我很少强行塞给孩子“我认为好”的安排,而是多问“你觉得这样行不行?”“需不需要妈妈帮忙调整?”同时提醒他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教师 会学习的孩子 并不是“只学习”
厦门中学英语老师、班主任黄老师:在我带过的学生中,据观察,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并不是“只学习”。相反,暑假期间,他们大部分也会出门和朋友聚会、运动,也有自己的爱好,也爱玩手机游戏,甚至偶尔会熬夜疯玩。但是,他们的特点是懂得区分玩与学的边界,愿意违背自己的“玩”的天性,主动去感受学习、钻研的乐趣。
以此为参考 ,面对学习时分心想玩的学生,我会向他们提供一个方法:建议他们玩一场“假想扮演”——在学习时,假想自己进入了一个“学习隔离区”,靠“意念”隔绝学习之外的想法和杂念。一旦为“隔离区”外的事情分心,便要谨记把自己拉回“隔离区”。我注意到,在“假想”中,一些孩子开始熟练地把自己“隔离”在了学习状态中,真的培养出了专注能力,高效完成了学习过程。
(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实习生 郭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