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春县介福乡,陶瓷企业主和乡村干部坐在一起议事解难,福东村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外地职工子女与本地学子一起参加暑期夏令营——这幅生动图景的背后,正是当地以社区(村)、园区、厂区党建工作“三区联创”机制为抓手,激活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自去年以来,介福乡推动三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发展共促,有效破解乡镇发展瓶颈,绘就了区域协同、共融共兴的新画卷。
“以前我们在发展中,总感觉少了一个可以一起商量解难的平台,现在通过三区联创,每个月开展联学联议活动,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大家坐在一起议事讨论,不仅问题很快能解决,发展思路也宽了。”介福乡陶瓷企业主陈祺祥感慨道。这些现象,正是“三区联创”中“组织联建”的生动注脚。
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介福乡党委牵头成立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统筹福东村、紫美村、龙津村3个行政村资源,汇聚辖区重点陶瓷企业、协会等N个共建单位力量,形成“1+3+N”的联创体系,将社区(村)、园区、厂区的党建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各吹各调”变为“同频共振”。建立常态化议事机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通过“提案制”精准聚焦企业用地、融资、招工等发展痛点。
走进福东村,福东村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这一泉州市首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以“入股联营”模式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项目,得益于“三区联创”机制的推动。
今年年初,福东村提出村域内4623平方米低效工业用地盘活难问题,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多次组织福东村和共建单位进行现场调研、集体议事,最终吸引本地企业家投资2500万元与福东村共同成立联营公司,将“沉睡资源”变成发展红利,让村民不仅能够享有土地的基本保底权益,更能作为股东分享产业发展的长期红利,实现了村集体、村民和企业三方共赢。现如今,产业园已完成《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核发,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2亿元,新增岗位50余个,福东村年增收超10万元。
通过乡党委统筹、园区跟进服务、村级保障要素、企业全力建设,推动13个重点项目100%开工、6个项目提前竣工;采取“村级供地+企业运营+园区服务”方式打造千亩良田示范片,新引进顶宏农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种植,实现土地利用率提升40%、生产成本降低30%,并带动本地群众土地租金翻倍,月薪超5000元……永春县介福乡紧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巧用“三区联创”机制打出发展“组合拳”,用联创纽带串起经济链、产业链。
三区联创,最终要落到群众获得感上。介福乡整合“党建+”邻里中心、市级青少年活动之家、老年活动中心、产业园区共享职工之家、生活片区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等阵地资源,建成三区共享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医社保咨询、欠薪调解等服务,常态化开展文体竞技、人文交友等活动,累计服务“三区”群众和职工超1200人次。
三个村“量身定制”特色服务,福东村开办银龄课堂让乡村老人安享晚年,龙津村实施育苗工程护航园区、厂区青少年成长,紫美村开展陶瓷人才培训为产业园区输送技能人才,“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育苗工程让孩子假期有去处,陶瓷人才培训又能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在这儿上班跟在家一样舒心。”来自四川的陶瓷企业职工小黄说,生活片区的便利服务让他扎根更稳。
从产业协同到服务融合,从资源共享到治理联动,介福乡以“三区联创”打破区域界限,走出一条区域统筹、多元融合、协同推进的发展新路径。如今的介福乡,正以更强劲的合力,书写着共富共兴的新篇章。(康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