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开发区立足没有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设置的独特治理结构,系统深化“支部建在小区上,党小组设在楼栋里”,让党的组织触角直抵基层末梢,有效破解民生难服务、纠纷难调解、自治难推进等治理痛点,凝聚起强大的“红色力量”,为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建牢小区党支部,织密组织网络,夯实治理根基
针对“无镇街村居”的治理空白,泉州开发区将建强小区党支部作为基层治理的“先手棋”,着力构建坚实的组织基础。设立全市首个园区级居民小区党委,统筹管理小区党建工作。构建“区党工委—居民小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穿透式组织架构。目前,全区已组建14个小区党支部,设立97个楼栋党小组,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有效覆盖。
泉州开发区大力推行“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同发力”机制,实施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与业委会、监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28名支部委员进入小区业委会或监事会任职,12名业委会主任由党员担任,实现了组织优势与治理效能的深度融合。福龙商厦业委会主任刘芳芬同时也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平日里,除了要关心小区软硬件设施的维护与服务提升外,还用红色力量温暖着小区居民。居民小林姐弟俩的生活费仅靠母亲一人承担,经济压力很大,获悉情况后,刘芳芬通过小区党支部平台,对接小区一名热心业主捐款资助5000元,帮助其渡过难关。每每逢年过节,积极寻求开发区相关部门支持慰问。此次助学帮扶不仅为困难家庭解了燃眉之急,更让交叉任职的组织优势在基层治理中落地见效。
泉州开发区充分激活小区党员力量,选聘90名党员担任楼栋长,覆盖所有楼栋,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发动260多名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推动119名小区党员挂钩530多个家庭,累计解决邻里纠纷、扶危帮困等事项270多件,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小区、奉献双岗位”的良好局面。
建强小区党支部,靶向攻坚突破,提升治理效能
小区党支部建起来,更要强起来。泉州开发区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引领治理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主心骨”。
近日,嘉龙尚都小区消防维修改造迎来竣工验收。“消防栓没水是个很大的安全隐患,困扰小区多年了,现在不仅解决了,还一并解决很多遗留问题。”年过古稀的居民裘阿姨是小区的老住户,入住10多年来见证了小区治理和环境的巨大变迁。
据了解,泉州开发区积极推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服务队伍、居民、共建单位等”工作模式,每月召开物业“四方联席会议”,共商解决小区治理问题。依托联席会议收集的居民诉求,嘉龙尚都小区联合多方力量对多项小区问题进行整治。设置电动车地面充电停车棚、解决消防栓无水问题、修缮健身器材、整治僵尸车腾出空间打造乒乓球室……一段时间以来,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裘阿姨直言:“现在的小区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和睦,我们吃得香睡得香,安心又省心!”
在嘉龙尚都小区党支部办公室,一面面鲜红的锦旗就是居民对小区治理成效最大的认可。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衷,嘉龙尚都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与物业协同发力,创新探索“先改造、后付款”模式,由物业先行垫资,后期通过充电桩、停车费等公共收益返还,确保有限资金用在民生急需处……一系列具体举措赢得居民广泛认可,小区满意度已超九成,不仅盘活资源、补齐民生短板,更让“支部建在小区上”的组织优势在基层治理中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今年以来,在小区党支部推动下,全区层面依托“大物业”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筑基工程”,更新老旧电梯保障出行安全;建成62处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配置智能化充电位3372个,投用示范项目302个,有效化解“充电难、停放乱”;推动5个老旧小区完成外墙脱落改造,13个小区实施消防管道改造。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支部建在小区上”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建优小区党支部,打造服务品牌,凝聚邻里人心
在筑牢组织、提升治理的基础上,泉州开发区着力引导小区党支部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用精细化、温情化的服务暖人心、聚民力。
“我们面向区内小区和企业,免费开设暑托班、夏令营等活动,课程涵盖非遗传承、绘画、音乐等。”“党建+”邻里中心负责人笑着说道,这个暑期,400多名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暑托班中收获了知识、友谊与成长,50多个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看着孩子们的欢快身影,企业职工张女士感慨道:“把孩子交给这样的暑托班,我们上班特别安心!”
泉州开发区开展“五微服务 无微不至”治理行动,组建19支小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设置“民情信箱”,收集小区居民“微心愿”17个、“金点子”7个,协助解决日常维修、安全巡查等问题160多件。以“党建+”邻里中心为枢纽,延伸建设10个邻里服务站,精准匹配企业群众需求,通过区直部门与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推动健康义诊等54个服务项目下沉到小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常态化开展日常维修、暑期电影、非遗文艺演出等“邻里共享日”活动115场次,惠及8000多人次。
党员力量在一线集结,民生难题在小区化解,睦邻温情在楼栋传递。泉州开发区通过将“支部建在小区上”不仅有效破解治理困境,显著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以强大的组织力为开发区的产城深度融合注入了澎湃不息的“红色动力”,书写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泉州开发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