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近日,针对工伤认定中的核心要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以下简称“三工”),市人社部门做出详细解读,明确认定标准和申请流程,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指引。
“三工”要素界定清晰 涵盖多种工作场景
工作时间:不仅包括法定或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还涵盖工作前后的预备性、收尾性工作时间。
工作场所:范围既应包括本单位内的工作场所,也应包括因工作需要或者领导指派到本单位以外去工作的工作场所。
在认定标准上,职工有下列“三工”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另外,“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二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因意外因素受到人身伤害。
工伤认定由谁申请?
工伤保险遵循雇主责任原则,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承担首要的工伤申报义务。
申报时间限定为事故伤害发生或者职业病被确诊后的30日内。遇到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可适当延长申请时限。若未及时申报,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对于正在接受治疗、行动不便的受伤职工,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近亲属可作为申请主体,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因客观原因受损。
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哪些材料?
需要提交三项核心材料:填写完整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材料不全的申请,需一次性书面告知补正要求,并在收到完整材料后受理。受理后原则上60日内作出认定决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案件,缩短至15日内办结。
需要指出的是,工伤认定时限的起算时间为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即申请人按规定完整地提交申请材料之日。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完整的,应从材料补齐之日起开始计算。
需杜绝这些不安全行为
有效预防工伤事故必须杜绝以下危险行为:
一是违规操作类。包括未经许可操作设备、无视安全警告、酒后作业、拆除防护装置、使用不安全设备等。
二是危险作业类。如用手代替工具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作业、机器运转时进行检修等。
三是防护缺失类。涉及未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危险物品处理不当、作业时注意力分散等。
四是不安全着装类。如在旋转设备旁穿着宽松衣物、操作时未戴手套或未规范佩戴安全帽等。这些行为都是引发工伤事故的常见诱因,企业和劳动者务必提高警惕,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共同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