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技术人才出现断层
中国著名雕塑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黄泉福接受中央电视台节目采访后,短时间内,全国各地有200多人打电话报名要当学徒,“但惠安本地却没有人来报名”。
同样的现象发生在石雕企业,工人断层的危险出现。“30岁以下、50岁以上几乎没有雕刻技术工人,主要都在30—50岁之间。”豪翔副总张龙聪说,这几乎是惠安石雕企业的普遍情况,一旦接到大单,就要到其他工厂借用工人。
雕刻工人缺乏新鲜血液补充,雕艺人才面临着断层危险,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石雕创意、研发、设计、营销等人才了。人才紧缺,正成为惠安石雕产业转型升级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原因
“点石成金”的艺术
为何后继乏人
应该说,造成石雕技术人才紧缺的因素有多方面,总结起来有三大因素,即工作条件艰苦、时代发展变迁、成才之路较长。
环境:工作艰苦无法留人
惠崇公路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雕企业。记者随机来到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距离尚远时便看到雕刻扬起的石粉,犹如一层薄雾。走近,地面上积着厚厚一层石粉,耳边是切割机的嗡嗡声。工人的工作服上、头发上、脸上,都蒙上了石粉,看上去像“少白头”。
工作条件的艰苦,是雕刻工作无法吸引新鲜血液的主要原因。蒋细宗说,即便包括豪翔在内的不少企业做了诸多努力,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石雕企业“工作艰苦”的印象,“劳动强度不下降、劳动环境不改善,就没人来做石雕”。
时代:独生子女远离雕刻
“以前都是少读书或者贫困家庭的孩子才出来打石头”,惠安县委常委蒋向群分析说,现在的孩子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就业选择空间更大。相对于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每天衣着光鲜上下班的工作来说,石雕厂里灰头土脸的雕刻工作,显然不具有吸引力。
此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不愿、不忍让孩子吃苦、接受磨炼,而是千方百计帮他们找一份清闲安逸、收入不错的工作。
时间:成才需要多年火候
雕刻技术人才成长需要一定年限,工艺的“艺”字,就体现在技术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60岁比50岁更厉害”。黄泉福说,学习雕刻,要耐得住寂寞,“木雕没有6年是学不成的,然后才能根据自己想法进行创作”。张龙聪则表示,学习惠安石雕的雕刻至少要2—3年才能有所成,而学习碑石切割雕刻则只要2—3个月就能基本熟练,很多人宁愿去做碑石。
另外,记者了解到,石雕安装工人与雕刻工人工资不相上下,又能到外面到处跑,特别是石雕与建筑结合后,石雕外挂安装的工作量增大,新招工人就更不喜欢待在厂里,而倾向于选择做安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