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展柜前,一学生流连忘返
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开门迎客
现场制作妆糕人
闽南语互动墙
闽南网6月18日讯 经过4个多月的筹建,昨天上午8时30分,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正式开门迎客,2100多件闽南文化瑰宝集中向世人展示。
文化部部长蔡武,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台盟中央副主席汪毅夫,国侨办副主任任启亮,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台盟中央副主席苏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雷元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健,副省长李红,原省委副书记、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少川,知名侨领林树哲、蔡天宝,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市领导黄少萍、郑新聪、陈海基、杨俊峰为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推杆开馆。
集中闽南文化瑰宝 长期展出永不落幕
市长郑新聪主持开馆仪式。市委书记黄少萍在致辞中说,展示中心是保护闽南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现闽南文化世界性的重要窗口。在泉州设立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把长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闽南文化瑰宝集聚一堂、集中展示,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黄少萍介绍,展示中心生动地讲述了闽南人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故事,展现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表达闽南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据悉,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展厅面积6500多平方米,共有2100多件文物展出,除来自泉州本土外,其中有300多件来自港澳台、厦门、漳州、潮州、汕头以及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展出各类照片800多张。
展示中心由主题馆、音乐戏曲展览馆、传统建筑展览馆、传统建筑石构件展示区四个部分组成。主体展区则由“方言古韵美在乡音”、“渊源流长美在底蕴”、“宗族文化美在乡情”、“多元信仰美在和谐”、“文化遗产美在传承”五大部分组成。
另外,新建成的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将长期开放永不落幕,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前去瞧瞧,展示中心就位于泉州市博物馆。
提线木偶写书法 一亮相技惊全场
昨天上午,开馆仪式结束后,宾客们步入展厅,在展厅入口处右侧,一名工作人员操纵着提线木偶,不一会儿,手中木偶流畅地书写出“花好月圆”四个字。如此精湛的表演,一下子吸引了众人关注,不少人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表演者庄丽娥,学提线木偶有10多年了,爱好书法的她,将木偶和书法结合,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去年底,泉州木偶剧团特地为庄丽娥请了专业的老师,昨天是她首次亮相,就赢来叫好声一片。
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说,这是一种新的木偶特技,除了要求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外,对木偶的控制力要很强,能让手中木偶“听话”,表演者才能随心所欲。当然,这样的表演,还需要特制的木偶才行。目前,团里仅庄丽娥才会这门技艺。
王景贤介绍,书法艺术和木偶艺术都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品种,两个品种的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形态,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传统文化就是要既传承又创新。他相信,这样代表了泉州文化符号的创新,能开发新的空间。今后,他们也计划逐步推广,未来还希望可以做到用木偶画画。
多媒体互动 亲密接触闽南文化
与常见的静态展示不同,展馆设置了多个多媒体互动环节。在“闽南红砖建筑营造”环节,点开二维游戏,只要一步步听从卡通形象建筑工人的指令,就能在电脑中搬砖垒石,搭梁砌墙,盖起一栋闽南红砖大厝。在“方言古韵美在乡音”展区,一面用黑色方块小木板组成的墙上写满了常见的闽南语词汇,用手拨一拨,背面就是相应词汇的普通话“翻译”。
住在展馆附近的大四学生董思超,昨天一早和妈妈一起来看展出。“著,就是筷子;鼎,就是锅。”学习外语的她,对语言有一种偏爱,董思超饶有兴趣地跟着互动板学起了闽南话。
“互动性很强,很有意思。将闽南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特别是楼上的妆糕人现场制作,回味了一把童年,值得一逛。”董思超说道。
“泉州讲古”版块,栏目主持人林赋赋现场坐镇,更是吸引了许多粉丝争先恐后和他拍照留念。精彩纷呈的内容,也吸引新加坡福建会馆会长蔡天宝到场观看。蔡会长说,展示中心就是一本泉州过往历史书,展示中心里展出的都是宝贝,展现了完整的泉州历史文化,很强的互动性让展馆不会太单调。
多种形式展示 吸引更多市民驻足
展示中心,还吸引了许多人拖家带口来观看。才1岁多的周峻锋小朋友,一看到现场南音表演,就挪不动脚步了,听得津津有味的他,不时还跟着袅袅南音扭起了屁股,煞是好玩。小朋友的妈妈蒋女士说,儿子特别喜欢音乐,有空他们就带他到户外转一转。在报纸上看到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开展,也想带儿子来感受一把。
住在市区的市民朱先生,昨天也带孙女来参观。
朱先生说,闽南文化博大精深,他也想让孙女从小耳濡目染,对泉州民俗文化有个透彻的了解。
泉州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此次展览采用了声、光、电结合等高科技手段,通过文物、照片、视频、音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方言”、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古老的戏曲艺术、兼容并蓄的宗教文化、特色鲜明的闽南建筑等辉煌灿烂的闽南文化。(本网记者 陈丽娟 林继学 吕波 谢向明 文/图)
专题推荐: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