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烽火岁月,感悟使命担当——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轴上,晋江大地正在掀起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守护行动”。在中共晋江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晋江市民政局以及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联合行动下,那些镌刻在古厝砖瓦间的革命印记、流淌在老区血脉中的英雄故事,正被一一唤醒……
用“专心”解码尘封记忆
本次“寻访根脉、活化守护”红色文化遗存普查行动在内坑镇率先启动,镇村两委全力支持,青年学子冲锋在前,在人居环境学院和三创书院负责老师的带队下,顶着烈日走进古巷村落,对20余处革命遗址展开深入调研,立志要让每一段红色记忆重新“开口说话”。
在曾作为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驻地的李乌茅旧居、见证关键抉择的东村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里,普查队伍专心挖掘现有信息,用心聆听村支书、革命后代们的温情讲述,贴近感受那些尘封在时光里的烽火故事。在一句句带着体温的口述中,一个个认真记录的文字里,冰冷的遗址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成功建立,红色基因的抽象概念转化成了具体的脸庞与心跳。
以“专业”赋能红色行动
师生们的调研远不止于文字记录和拍照测绘,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工程造价专业师生团队,更运用前沿数字科技为历史遗迹延寿存真。他们以专业视角审视建筑肌理,细致记录梁柱倾斜角度,为每处遗迹建立起一份精确的“健康档案”。
在下一阶段,师生们还将利用BIM技术对遗迹内外结构进行高精度数字建模——不仅虚拟重现原有风貌,还能对建筑力学结构做损伤仿真,为脆弱砖木“诊断病灶”,为加固修缮提供精准的“手术方案”。相关数据也将为后续实施分级保护、定制化修缮以及创新开发利用策略提供支撑。
建“专题”延续使命担当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行动中,泉大学子们表面上看起来,丈量的是历史遗址的尺寸,修复的是数字模型的结构。但探脉更深层次,还填补了当代青年与历史之间的情感沟壑,展现了青春力量参与书写着历史新篇的积极风貌。
这些曾凝固于时光中的革命旧址,正被青春之手与数字语言,赋予新的叙事能力。后续,人居环境学院和三创书院将进一步加强双院联动,推动形成“红色专题”实践行动,每年吸引更多学子参与到这个流动课堂里面,让泉大青年成为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要参与者和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