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聪强调,泉州市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五个泉州”战略部署和“226”工作要求,实施“舒心、暖心、贴心、安心”工程,紧盯薄弱、对接需求、精准发力、攻坚克难,最大限度加快补齐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短板,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平衡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到2020年社会事业重点领域主要指标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郑新聪强调,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通盘规划,又要因地制宜,真正缺什么补什么。实施教育舒心工程要抓住学位不足与质量不均衡两个当前社会热点,加快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办好“百姓身边的学校”;实施卫生与健康暖心工程要突出保基本、强基层,大力推动医疗资源、人才下沉到基层,让群众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实施养老贴心工程要优先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构建“嵌入式”“离家不离村不离社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年人获得触手可及的功能组合式服务;实施民生基础设施安心工程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并向农村延伸,提升城乡环境质量,让城乡居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郑新聪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社会事业工作,像落实产业发展项目一样落实社会事业项目,把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泉州“XIN”行动、城市“双修”试点、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大会战、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第三产业提升年等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一年一年接续推进。
郑新聪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速推进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四心工程”,以“五个泉州”建设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人大、政协要发挥独特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主动融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扎扎实实解决一批短板问题;政府投入要兜底线,逐年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机制创新要敢探索,用改革的思维盘活存量、扩充增量;人才梯队要早配套,加强医技、教师、社工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度要严督查,强化考核、以责促行;干部作风要更务实,坚持质量引领、规范运作,严把廉洁关,推动补短板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康涛说,补齐民生短板是事关泉州市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市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上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鼓足干劲、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成效,把市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市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他强调,一要强化路线图思维。围绕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总目标,细化制定落实各领域阶段性目标,近中远推进;认真履行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主体责任,抓好科学规划、制定规则、管理规范;以泉州“XIN”行动、为民办实事为抓手,每年集中突破一批群众最关心、牵扯面较广,特别是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把补短板惠民生的实绩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二要实行项目化运作。根据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政策文件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清单,统筹、策划、生成项目或工程包,推广代建制,以专业化管理推进项目建设。三要加强要素支撑和保障。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重点保障补齐民生短板支出;深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快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四要突出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的地方立法,强化对民生事业发展的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泉州市委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泉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讨论了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文件。(记者陈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