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变色
造成岩石表面颜色的改变,塔内外均存在。
片状剥落
7.片状脱落
岩石表面厚度5mm以下的一种脱落,普遍存在。如不及时控制,会不断发育扩大,将文物表面信息破坏殆尽。
层状脱落
8.层状脱落
是一种恶性病变,表面出现层状分离,各层之间缝隙是平行的。存在于塔身多处雕刻处及一层外立面、柱身等,在不断丢失塔体表面艺术信息的同时,由于脱落而造成的层状裂隙为雨水的入渗、灰尘的沉积、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致使石质文物的劣化加剧,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给文物“瘦身”,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9.鳞片状脱落
具有不同形状,在它下面有可溶盐的粉化结晶或生物层。多出现在塔身外部、石质构件接缝处,给结构的稳定性带来潜在威胁。
10.生物锈
石头表面附有苔藓、地衣、藻类等痕迹,是导致花岗岩表面发生破坏的一种严重病害。
11.植物生长
缝隙间生长植物,是加剧水分入侵,存在于虚弥座周围,塔顶也有存在。
12.铁锈迹
由于塔体内部铁构件氧化生锈,并流淌在石质表面的现象。
13.结垢
由于渗水等原因在石质表面形成的致密的有一定厚度的物质,多为白色。主要出现在各层塔檐下及塔内部渗水处下方。
盐性结晶
14.盐性结晶
石质表面形成的盐状结晶,多位于塔体水泥修补且渗水处。
15.禽鸟粪便污染
由于塔内门洞为敞开式,常有禽鸟飞入塔内筑巢,塔内禽鸟粪便多,影响塔体环境及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