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驾驶复兴号动车组从福州南站出发;戴着VR眼镜云游祖国山河;诗人“王勃”带你逛千年名楼滕王阁;“AI左公”亮相说船政……
连日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凭借前沿科技互动项目,成了市民在“五一”假期的热门打卡点。应接不暇的尖端科技与孩子们满脸的好奇心在这里“碰撞”,成为展会的精彩风景线。现场体验区核心展示区域约5.6万平方米,参与单位超过400家,推出超100个互动体验项目和超30个实物模型。其中首展率约65%,极大满足了市民对新科技的认知渴求。
穿越时空,来一场古今对话
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壁垒,让想象成为现实。
在网龙展区,孩子们头戴VR设备,骑上智能马鞍,在武夷山的云雾中穿行,九曲溪在眼前蜿蜒流淌,丹霞地貌、摩崖石刻、古道茶园相继映入眼帘。
在江西展区,电子屏幕上,身着唐服的诗人“王勃”十分引人注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工作人员带来了背诵《滕王阁序》小游戏,“王勃”根据语音对市民的背诵质量进行现场评分。
“左公,您好。”在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的展区里,屏幕里的左宗棠智能体分身被观众的语音唤醒。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由此展开。“时见海疆不靖,夷舰横行,遂奏请设厂造船,于闽倾力筹建船政……欲使华夏不落人后。”作为船政名人,“左公”被问及最多的是为何创办马尾船政。在交流中,他向百年后的后辈讲述马尾船政的创办历程。据了解,左宗棠智能体项目今后将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落地展出。
现场展示,满足孩子求知欲
“飞机真多啊!”热爱飞行器的福州钱塘小学三年级学生郭襄阳和十几名同学组团前来,把展馆里的各种无人机拍了个遍。
今年数字峰会的现场体验区首次设立低空经济专区,集中展示30多项“数据要素+低空经济”的创新技术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表示,一方面,低空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后者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空域作为我国重要战略资源,有形成新经济体系的潜力,包括载人、运货、飞行服务三类。未来,低空经济可能和汽车工业一样,成为下一个10万亿元产值级别的产业。
亿航EH216-S是首个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的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不少观众登上驾驶舱,感受未来“打飞的出行”的便利……
“我们现场展示的这台无人机是全球首个拥有合格证的无人机,主要运用于观光旅行,可以搭载两个人,目前在安徽、广东有运用。”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现场工作人员介绍,4月9日,闽侯县与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签订低空经济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双方将在闽侯县推动竹岐万亩岸滩、金水湖等有条件区域建设省、市、县级研学营地,开展eVTOL观光、数字热气球、动力伞等飞行体验活动,打造航空研学游线路,建设航空特色旅游目的地。
一名展位负责人说,孩子们的热情让他更加感受到肩上责任重大,未来将继续带着最新的科技产品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AI赋能,未来生活更智能
5月2日一早,浙江展区AI旅拍体验点前排起了长龙。“只要一按快门,就能生成不同旅拍场景的照片,不用出门就有旅游打卡照,太省事了。”市民王女士手上捧着刚出炉的专属敦煌飞天神女照片,笑得合不拢嘴。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旅拍相机内置旅拍影像智能大模型氛围提升系统,相当于内置一名智能妆造师,可以根据拍摄者选定的场景拍出更有环境氛围感的AI照片,让旅拍留影体验更真实。
穿梭于数字峰会现场体验区,记者仿佛来到AI赋能的未来生活。发愁出门穿什么?在AI虚拟试衣镜前,智能系统只要拍摄观众的三张照片,就能推荐最适合的穿衣方案和合身的定制服装;不想做饭怎么办?机器人复刻纯“手工”传统小吃,摊面糊、打鸡蛋,短短几分钟,热气腾腾的煎饼就送到面前;独居生活怕无聊?身高一米七的美女机器人会唱歌、会聊天、会做喜怒哀乐表情,还有会跑、会叫的机器狗,提供满满情绪价值。
据悉,今年数字峰会超400家企业带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最新应用成果,汇聚了超百台智能机器人,从居家陪伴的“机器萌宠”到警务巡逻的“专业选手”,从精密装配机械臂到智慧服务机械集群,实现家庭—社区—城市—工业全场景覆盖。
进入第10个年头,数字中国建设正处在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进的关键节点,数智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应用已成为加速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透过数字峰会可见,“人工智能+”的触角正不断延伸至衣食住行文娱康养等民生需求的方方面面,寻常百姓能够真实感受数字改变生活,真切感知未来已来。(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陈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