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将系统梳理泉台双忠史料
泉州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龚勤勤介绍,“双忠”在闽台各地有着不同的称呼。仅惠安和晋江等地,各有百来庙宇都供奉着双忠。台湾也有数百个相关庙宇。
比如泉州一带有分开称呼“文兴尊王”、“武安尊王的”,也有合称“文武尊王”的;在厦门,有人供奉为“护国尊王”、“张府王爷”;在莆田,还有叫“司马圣王”;潮汕地区呼为“双忠圣王”。民间信仰多样的台湾称呼更是多样,还有“张府千岁”、“保仪尊王”、“保仪大夫”、“厉王爷”、“三太子”等多种称谓。
洛江区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潘金福介绍,今年洛江区准备牵头成立“泉台双忠文化研究会”,发扬文武尊王的美誉;并计划系统梳理飞炉庙史料,包括各地分支的时间,在当地的影响力等。
据悉今年10月,“海峡两岸双忠文化图片展”也将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两岸60多家具有较大影响的双忠庙宇参展,将囊括双忠史料、祖庙文化、各地信仰、两岸交流等部分。来自台湾的庙宇将占到总数的一半,还有祖庭河南商丘市的双忠文化交流研究会参与办展。
——阅读延伸——
泉州人供奉20余忠臣
对于泉州民间信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玉昆专门做了研究。李玉昆调查,除了双忠外,泉州人崇拜的忠义之神还有关羽、岳飞、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苏缄、张悃、郑振、奋盛将军、田帅、俞大猷、欧阳深、王世实、钱千户、王百户、安海三公、琯头十班公、义烈相公、三翁公等。到了近代,泉州还有独具特色的解放军庙,位于崇武西沙湾、晋江龙湖。
忠义之神中,外来的关帝信仰在泉州很普遍。李玉昆认为,地方官吏主要通过宣扬关羽的忠义,宣扬忠义孝悌。泉州士大夫对关羽的崇拜,以他为楷模,而且还编撰推介劝善书、关帝灵签,以此推动关帝信仰在泉州的发展。关帝忠勇仁兼备,尤其恪守信义。由此百姓认为他能保佑地方安宁,而且是合格商人经商的道德规范,被尊为财神。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前,也要到关帝庙乞求保佑。
泉州人还信仰抗倭中牺牲的民族英雄,这些中不少是来自泉州本土的。比如俞大猷,许多地方为他立祠堂,或画像供奉。郑成功被尊为“开台圣王”,闽台两地都有人民建祠庙奉祀。
洛阳桥畔那些祠与庙
泉州人重感情,那些建设或修缮过洛阳桥的父母官,百姓不遗余力地建祠膜拜;泉州人也笃信神灵,以民间信仰为精神力量。到现在,洛阳桥畔,你还能看到与造桥相关的昭惠庙、蔡襄祠、飞炉庙等祠与庙。这里正是泉州“宗教博物馆”的缩影之一。(以下根据学者李玉昆《泉州民间信仰》等资料辑录)
昭惠庙:洛阳桥昭惠庙据传始建于唐朝初期,原名“镇海庵”。北宋皇祐年间,泉郡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洛阳桥时,扩庵为会所,并迎南安九日山海神通远王祀于此。当地流传“先有昭惠庙,再有洛阳桥”的说法。
蔡忠惠公祠:位于洛阳桥南岸,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内。为纪念蔡襄修建洛阳桥而建。蔡襄祠历代有重修,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的附属文物。(海都记者 吴月芳 谢明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