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鲤城区汽车贸易市场发达,但因汽车买卖、租赁等引起的纠纷也日益增多。近日,鲤城法院民二庭发布两起二手车买卖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提醒消费者注意购买二手车可能存在的陷阱。
案例1奔驰里程数不实买方退车并获赔7万多
2021年3月22日,于某来到泉州市一汽车贸易服务有限公司,准备购买一辆二手奔驰汽车。交易过程中,于某表示欲购行驶公里数小于40000公里的。
事后,车行向于某推荐了里程表显示42414公里的案涉车辆,并出具相应车检报告。尽管该车公里数与自己的意向存在一定差距,但购车心切的于某还是与车行签订了《车辆转让协议》,并向其支付了部分购车款合计214500元。
2021年5月,于某前往奔驰4S店进行车辆保养,发现该车在2020年11月4日实际里程数已达81977公里。发现车辆里程数被人为更改后,于某要求车行对购车款进行退一赔三,但车行以里程数为前车主更改且双方约定的42414公里是表里里程数为由,不予退款及赔偿。
于某遂将该车行及其法定代表人杨某起诉至鲤城法院。经过法院调解,于某与该车行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同意解除购车合同,车行退还于某购车款并赔偿相应的损失共计287787.5元。
案例2捷豹四驱变两驱买方退车并获赔6万元
2020年11月5日,苏某向二手车经营者赖某购买一辆捷豹牌四驱二手小轿车。同日,双方签订《二手车交易合同》,苏某依照约定支付34万元购车款给赖某。
2020年11月19日,苏某接到车辆。在当日驾驶中,苏某发现车辆水温偏高等多处质量问题,便将车辆送到汽修厂修理。此时,苏某才发现该车是两驱车,不是合同中约定的四驱车。随后,苏某将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及车辆不是四驱车辆的情况告知赖某,并以存在合同欺诈、车辆存在瑕疵为由,要求赖某解除合同并退还支付的34万元购车款。
双方多次沟通未果后,苏某将赖某起诉至鲤城法院,请求判决解除合同并由赖某退一赔三。
经过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同意解除购车合同,赖某退还苏某购车款并赔偿相应的损失共计40万元。
□提醒
购买二手车需注意这些
法官提醒,因为价格便宜或方便练手等特点,二手车成为不少购车者的选择,但购买二手车也存在不少风险,购买二手车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法定证明文件齐全并检查车辆状态,建议以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车辆检测报告作为判定车辆质量状况的依据。
2.不轻信口头承诺,应仔细核对合同约定条款。
3.留存证据,以便在产生消费纠纷时作为关键性证据,确保后期有效维权。
(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辜伟隆 洪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