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8月18日讯 下午5点多,泉州鲤城金龙街道金峰社区笋江花园城,90岁的王夏阿婆午睡后醒来,拄着拐杖从内屋蹒跚走出。儿媳林小红在客厅看到后,赶紧上前,将她搀扶到竹椅上坐好,转身到厨房给婆婆泡牛奶喝。老人怕烫,林小红将冷热开水各半,倒入奶粉中,用汤匙细细搅匀。
婆婆午睡起来,林小红赶紧为她泡了一碗温牛奶
57岁的林小红,是典型的闽南媳妇,勤快又贤惠,把家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看上去格外温馨。嫁进夫家30年来,她和婆婆亲如母女,从未红过脸,令街坊邻里羡慕不已,常有人上门讨教处理婆媳关系的秘诀。
媳妇:“作为儿媳,要顺着老人的心意,遇事多替老人着想”
“我跟婆婆特别合得来,什么事情都会商量的,30年没有吵过一次架。”林小红说,逢年过节,婆婆还会问她给孙子孙女包多少红包合适。
婆婆有午睡的习惯,特别怕吵,一被吵醒就会头痛。平日里,林小红在家走路都要蹑手蹑脚的。
老人牙口不好,林小红便把饭菜煮得烂烂的,全家人陪着吃“一锅烂”。担心青菜煮烂容易流失维生素,林小红还到处打听补充维生素的方法,隔三岔五买水果榨果汁给婆婆喝。
5年前,林小红的公公因病去世,婆婆思念亡夫,常常一个人坐在床头发愣垂泪。担心婆婆伤了身体,林小红想尽办法让她开心:白天,陪婆婆聊天,给她讲一些趣事;夜里担心婆婆睡不好,便在她房间里安置了一张床,让丈夫陪婆婆睡,自己一个人照顾儿子;知道婆婆挂念子女,她常打电话让小叔子、小姑子抽空来陪老人说话……
“老人年纪大了,作为儿媳,要顺着老人的心意,遇事多替老人着想,这才是最重要的。”10年前,老家拆迁搬入安置房,林小红与丈夫商量,把家里带卫生间的主卧留给公婆住,让他们住得舒服又满意。
婆婆:“有这样的儿媳,把这个家照顾得这么好,是一种福分”
林小红的儿子潘登殊已经31岁,但因为脑瘫生活无法自理,林小红每天还得照顾儿子的吃喝拉撒。
潘登殊16岁之前,一直都是婆婆帮忙照顾,林小红跟着丈夫四处打工赚钱。15年前,公婆两人身体变差,她二话不说,立马回家专心照顾他们。
小姑子潘女士觉得,这些年来,二嫂对待父母好得实在没话说,每年春节,他们都会聚在二嫂家里和母亲一起过年,贤惠的二嫂总能做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在林小红眼里,婆婆人特好,很少发脾气,她理解林小红的辛苦,常常劝她要保重身体,注意休息。“我带过孩子,知道有多辛苦。”对儿媳,王夏阿婆也是赞不绝口,“她总能细心地把饭菜盛好,荤素搭配端到我面前。”因此,平时王夏阿婆自己能做到的事会尽量做,不给林小红添麻烦。“有这样的儿媳,把这个家照顾得这么好,是一种福分”。
对于林小红,金龙街道金峰社区林书记印象十分深刻。他说,林小红是一个孝顺、坚强、乐观的女人,不仅在家悉心照顾婆婆、小孩,每天还会挤出时间参加社区义工活动,看望孤寡老人、帮忙烧水免费奉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