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厦门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福建实践十周年厦门市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数据显示,自2017年7月起,厦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检察公益诉讼案件951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333件,回复整改率达100%;向法院提起诉讼51件,100%得到裁判支持。
厦门公益诉讼的发展轨迹,始终紧贴群众生活的“柴米油盐”。在食品安全领域,检察机关聚焦预制菜、网餐、便利店自动售货等新兴业态,推动行政机关检查企业超2000家,推动问题企业整改。
在生态环保方面,厦门检察机关既关注“生态环境”也聚焦“资源保护”。翔安区张埭桥水库污染整治案,通过磋商与检察建议推动整改雨污混接点,清退3处非法养殖点;湖里区推动1788棵古树挂牌建档,获评省检察院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文物保护是近年来公益诉讼的新兴领域。记者了解到,厦门检察机关在这一领域持续探索实践,不仅保护了珍贵文物,而且彰显文化传承的检察担当。
在涉台文物保护方面,厦门检察机关还创新打造“检察监督+台胞参与+社会共管”的模式,在办理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等涉台文物保护案中,吸纳台胞担任公益诉讼观察员,形成社会共治格局。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并被写入最高检察院工作报告。
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市检察机关将持续聚焦民生福祉,通过办好一个个公益诉讼案件,让民众直接感受到法治建设的获得感。
(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李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