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厦门早稻进入集中收获阶段,市农业农村局迅速集结力量,厦门田野上演夏收“冲刺战”。
抢收
69台“铁牛”助粮归仓
昨日上午,在同安区下溪头村的稻田里,两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吞”下一排排沉甸甸的金黄稻穗;随即,尾部“吐”出粉碎后的秸秆。在机器的有力轰鸣声中,成片的稻秆应声整齐倒伏,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香。
“趁着天气好,我们赶紧作业,在下一场雨水来临前,将每一粒粮食抢收归仓。”厦门顺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志顺说,下溪头村的这片稻田共400亩(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计划三天完成抢收。
张志顺说,厦门的夏收一般从7月下旬开始,持续到8月底。“这几天,我们不停作业,农机手们轮班上岗,确保机器高效运转,争分夺秒与天气赛跑,赶在下一场雨来前把稻子都收割完。”
截至7月24日,抢收战果初显。全市69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奔赴“战场”,累计抢收早稻3000余亩。
抢烘
昼夜不息锁住“粮香”
抢收之后是争分夺秒地抢烘。田埂旁,刚收割的湿稻谷被迅速装车,直接运往配备大型烘干设备的中心。
为防止稻谷因湿发芽霉变,全市4个谷物烘干点马力全开,15台烘干机昼夜不停运转,目前已完成抢烘约470吨。
昨日上午,翔安金镭果蔬专业合作社里,原有的3台烘干机和刚刚运抵的2台烘干机正开足马力烘干早稻。新运到的稻谷刚落地,就被铲车“投喂”进烘干机里。
“今年我们新买了2台烘干机投入‘战斗’,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日加工能力超20吨,单单我们合作社最近的抢烘量已达250吨。”合作社理事长朱金镭说。
据了解,集美黄山、同安竹坝、翔安陈奎发等烘干点也全力运转,守护着每一粒粮食的品质。
育秧
首批晚稻秧苗“整装待发”
在全力抢收抢烘的同时,晚稻生产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厦门顺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段时间就是“多线作战”,在积极参与抢收的同时,已稳步完成两批晚稻工厂化育秧,数量超8000盘。
首批育好的健壮秧苗正“整装待发”,只待天气持续好转,便将及时投入大田机插,为全年粮食生产的“无缝衔接”赢得宝贵时间。
市农业农村局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粮食安全。
(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詹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