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三元区新市南路山水御园至一元路口施工现场一片忙碌,40多名工人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沥青摊铺作业,压路机反复碾压过的路面腾起阵阵热气,路旁“三元区新市南路交通管制”的蓝色警示牌在烈日下格外醒目。
近年来,三明市大力实施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建设,这段长约380米的道路,是新市南路胜利路至芙蓉路1.4公里改造工程的首段,于8月29日正式恢复通行。
“道路改造后,不仅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还方便了学生和市民出行。”中山公园片区排涝泵站配套管网工程(二期)项目现场负责人肖文杰表示,为降低道路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工程采取分段施工方式推进,目前芙蓉路至山水御园路段、一元路到三元街路段正在进行施工。今年10月,施工团队还将对两侧旧路面面层进行修复,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质量。
道路焕“新颜”,出行更舒心。位于东新五路大桥下的江滨路施工现场同样进入了收尾阶段:随着摊铺机缓慢移动,滚烫的沥青被均匀地铺设在马路上,压路机紧随其后、来回穿梭,新铺设的沥青层被压实得平整如镜。
这里正在推进的,是东新五路及东乾路片区排涝泵站配套管网工程。为提升辖区防洪排涝能力,三明市政府将东新五路及东乾路片区泵站配套管网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对东新三路至五路原有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点升级:原先直径仅1.4米雨水管网被升级改造为2米×3米至3米×4米的混凝土雨水箱涵,大幅提升雨水疏导效率。
江滨路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早晚高峰期间交通压力较大。虽然五路大桥段长度仅270米,但却是项目改造的重点和难点路段。
“由于地下铺设的箱涵截面较大,桥梁限高基坑支护困难,加上地质复杂,需高压旋喷注浆加固土层等,施工难度较大。”三明市市政工程养管中心工作人员陈国东介绍,这一路段还是箱涵与排涝泵站的衔接段,需通过顶管施工,技术较为复杂。
“临近开学,为最大限度降低道路施工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我们与水利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通过完善施工方案、增加施工班组和机械、延长作业时间等方式,抢抓工期,全力保障道路翻修按时完工。”陈国东表示,目前,五路大桥段已完成建设内容和沥青铺设,已于8月30日恢复通车。
全媒体记者 黄宝琴 颜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