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生死离别前以血为冯生画网巾。(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供图)
冯生狱中自画网巾。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供图)
网巾一片,洞见人性幽微;以血为墨,画尽千古哀思。
21日和22日,由省文旅厅指导、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排的闽剧《画网巾先生》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角逐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剧目奖。
作为近年来国内剧坛难能可贵的优秀新编历史剧,《画网巾先生》为一众闽剧青苗铺就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以该剧的创排和提升为抓手,着力做好青年演员传帮带,打通人才培养渠道,夯实人才成长阶梯,在剧目献艺中国艺术最高奖竞演之际展示优秀答卷。
青年演员逐渐挑起大梁
据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介绍,《画网巾先生》的团队是1953年建团以来参加国家级赛事最年轻的演员队伍,此番派出了青年演员的最强阵容。
饰演泰宁知县江申来的唐桂林和饰演清朝福建总兵王之纲的郑宁都是“85后”,饰演秀才冯生的林宇辉和饰演邵武府守将池凤阳的林仁冰都是“95后”……全剧最年轻的演员周杰是“05后”,今年19岁,刚从福州市艺术学校闽剧班毕业。
但这群青年人已经在各大戏曲比赛中摘金夺银:唐桂林曾两获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比赛金奖,其中一次名列榜首;郑宁在省级戏曲赛事中拿过5金2银,是闽剧重要代表性剧目《曲判记》《乞丐皇帝》的第一男主角;林宇辉两获福建省艺术节全省戏剧会演金奖,其中一次是榜首,还被评为“2025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年度新秀”,他在《大破天门阵》《红裙记》《荆钗记》《荔枝换绛桃》中均担任主要角色;林仁冰在福建省艺术节全省戏剧会演、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比赛中各获1次金奖,在闽剧多个重要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
闽剧要振兴与繁荣,必须造就一种人才迭出、后继有人的局面。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多年来一直力推新人,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在各大赛事中崭露头角,走进戏曲艺术的最高殿堂。”周虹说。
在21日晚的首场演出中,林宇辉的表现可圈可点。他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院团对青年演员的重视和栽培。毕竟参加文华奖这么重要的赛事,关乎的不仅仅是院团的荣誉,也是福建艺术的荣誉。这么重要的戏交给我们青年一代,院团确实很有远见和魄力。”
“《画网巾先生》是很有内涵的一部戏曲作品,它传递出来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以及剧中人坚守传统文脉的信念,对当代年轻人是有警示意义的。参与这部戏,让我们这些青年演员在践行传统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艺术使命上更加登高望远。”郑宁说。
文旅部艺术司原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表示,通过《画网巾先生》看到了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新一代演员的成长,确实非常不错。
著名秦腔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柳萍说,《画网巾先生》尤其让人可喜的是青年演员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勇于让青年演员挑大梁,我觉得院团领导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精品意识铺就成长阶梯
自2022年开始创排以来,《画网巾先生》历经近20次大幅改稿,先后形成了5个版本。在精品意识的引领下,创排过程对演员的雕琢和培养可谓脱胎换骨。
青年演员人生阅历比较简单,很难精准把握剧中厚重的历史感。为此,导演徐春兰开出了一系列影视、戏剧、书本的读览清单,让青年人尽快吸收艺术养分,弥补先天不足。
郑宁回忆说,导演推荐的电影多为战争题材的中外佳片,包括《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黑天鹅》《国王的演讲》,以及今年热映的《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这都是为了让我们尽早‘入戏’——感受战争铁蹄下底层百姓的命运多舛和内心煎熬,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片中优秀演员的表演手法。”
为加强学习效果,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在剧场搭建了LED屏幕,组织剧组人员每天观看影视作品、收看电视和新闻,让青年演员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写心得,前后开了十几次座谈会。
为全方位提升艺术水准,院团邀请闽剧表演艺术家林瑛和陈乃春,为演员指点福州话台词的文读翻译和道白念诵,邀请福州市闽剧院作曲家陈德忠、福建师范大学声乐教授林立君进行唱腔打磨,还邀请了福建京剧院花脸演员黄嵩来指导同一行当的演员。
男主角秀才冯生是全剧的灵魂人物和筋骨,扮演者林宇辉在徐春兰的引领下,一直在揣摩和感受人物,光行当就经历了4次根本变动。
“第一阶段我按老生来演,第二阶段按小花脸,第三阶段是小生和小花脸结合,到第四阶段又改以小生为主。”林宇辉介绍说,“在不断的打磨中,人物感觉越来越水落石出。现在的表演是让人物越来越纯净,从而传递出的情绪越来越悲凉——那种底层书生在滚滚历史车轮碾压下的悲凉感,在空气中一点一点形成气场,全剧坚守道统的主旨才能更加直击灵魂。”
林仁冰感叹说:“靠内心活动的外化来刻画人物的情感关系,是饰演该剧最大的挑战,非常考验控场能力。是院团和导演的不懈栽培,才有了我们现在的领悟和成长。”
“自画网巾那场戏,林宇辉‘吃’得很透,好像戏魂附体一般。虽然是独角戏,但他的气场牵魂摄魄,是全剧的决胜关键;唐桂林饰演的江申来内心必须特别饱满,才能把这个戏串起来,是定海神针:郑宁的王之纲,自怜怜人的复杂心绪纤毫毕现,展现了深厚的功力;池凤阳性格乖张、心理扭曲,林仁冰对他的演绎也是活灵活现。”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艺术总监、在剧中饰演女主角严氏的陈琼分析说。
“这部戏兼具闽剧源流儒林、江湖、评讲三大风格,对青年演员是很好的磨砺,让他们的艺术水准有了质的飞跃。”周虹说。
传帮带培育共同进步的生态
“《画网巾先生》的演员队伍形成了‘70后’‘80后’‘90后’‘00后’的人才阶梯,领头的‘70后’陈琼发挥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的榜样作用,通过传帮带,引领各年龄段演员共同进步。”周虹告诉记者。
“陈琼老师令人敬佩。她作为艺术总监,陪着我们一遍一遍重复排练,从无怨言,从不懈怠。”林宇辉回忆说,在2024年福建省第九届艺术节上,他和陈琼在剧场的大厅售票处对戏,四周环境嘈杂,两人却能哭得稀里哗啦。“排练投入到这种程度,我很感动,也很感激陈琼老师。”
“要学会抛戏、接戏,你把这个戏递给我,我才能更好地把这个戏再传递给你。”“去研究演员孙俪在电视剧《甄嬛传》里的几种哭,有含蓄的哭,悲伤的哭,很放声的哭,很小声的忍在心里的哭。”“做加法是一种演出,做减法也是一种演出,取决于对人物的理解和与观众能量的交流。”……创排过程中,陈琼将数十年演艺心得悉数传授给青年演员,让他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飞速进步。
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使陈琼对林宇辉的成长既惊叹又感慨。“演出前我俩要对词,虽然他还没有扮上,但他缩在那里的样子,让我觉得他就是冯生。”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艺术青苗的成长离不开剧组各门类的支持。从乐队、舞美、灯光到妆造,剧组所有老师都对下一代倾囊相授。尤其是主胡陈照,是青年演员公认的恩师。
优秀剧目的成长,背后还有专家们的心血。《画网巾先生》创排3年来,为深度整合、充分巩固、延展扩大表现心得,剧组开了近20次专家点评会。
唐桂林说:“专家们的深度剖析让我了解到很多自己没能分析出来的人物性格特征,对特定历史背景下剧目的主题意旨也更加明了。”林仁冰说:“专家的讲解让我对人物站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挖掘表演就更有方法、有思路。”
在各种研学、传习机制的带动下,剧组的青年演员间也形成了很好的互助生态。每次排练完,他们都会相互说戏。
“克服至暗时刻,迎来的将是艺术上的光芒四射。”见证青年演员3年来的变化,周虹十分欣慰,“在剧院全体同仁的努力下,闽剧青年一代在塑造人物、刻画人物、处理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以及对道白的处理、手眼身法步的运用方面,都实现了全面提升。”(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