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在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蒙曼和与会嘉宾一起重温了朱熹的名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蒙曼表示,这句名言在今天可以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予以启示。“每种文明有自己的理路和格局,最好的相处方式绝不是用一种文明取代一种文明,而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世界文明最需要的态度,也是儒家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贡献。”蒙曼说。
在谈及朱子文化的跨文明交流时,蒙曼指出,朱子文化探讨的绝非局限于中国人的议题,而是直指“人之为人”的根本命题。“但凡伟大的哲学思想,其思考的母题天然具备超越性与国际性,追问古往今来人类应该如何活动、如何做得更好,这绝非针对某一特定时空的局部解答。”
“哲人的思考旨在启迪人类的自我认知,这份智慧之光理应跨越文明边界,为全世界提供精神滋养。”在蒙曼看来,当下人类社会正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人工智能浪潮对人性本质的叩问,更凸显了重温先哲智慧的时代价值。
当前,福建进一步深化朱子文化历史遗迹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包括推进朱子文化走进学校和社区,这也引起了蒙曼的关注。
“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从孩子开始,便是最好的‘慎终追远’。”她阐释道,祭祀先祖、纪念先哲的本质,绝非停留在香烛供品的物质层面,而在于让思想精髓获得代际传承。“孩子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如果在家庭和学校中能够将朱子的思想传承下去,那就是我们对古人最好的致敬。”蒙曼说。(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