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垂万树千家熟。红火七月,红火莆田。
盛夏,鸣蝉啾啾,荔枝林带三亭段河岸荔枝红遍,与湄洲日报社报业采编中心大楼红墙光影交错,遥相辉映。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七月的红更是寓意不凡。湄洲日报社深度融入我市“双轮”驱动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做好鼓与呼同时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赋能开放招商、项目带动吸引了一批央企、名企进驻,强化楼宇公共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献力。
现场采摘
7月9日,一场以“我家后院荔枝红”为主题的湄洲日报社楼宇共享暨家属团走亲活动举行,这是湄洲日报社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给荔”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为了举办此次活动,湄洲日报社做了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方案,“我要上头条”“致敬!——对党说句心里话”“前沿!——体验新媒体发展”“远方!——登高揽胜新莆田”和“红垂万树千家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大家积极参与。
现场精彩纷呈、气氛热烈,在各环节活动中,大家学党史、品荔枝、话小康、颂党恩。
“原来‘荔枝红’这三个字是摘录《荔枝谱》作者、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莆田枫亭人蔡襄的书贴精心设计的呀!”一位报社员工家属说,参加此次活动,品荔枝的同时,还了解了不少荔枝文化。
独特的荔枝文化底蕴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
“白鸽木兰——莆田英烈伉俪薛介民姚明珠尘封半个多世纪的事迹”展览,是当天活动的一个“打卡”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际,湄洲日报社深入挖掘薛介民姚明珠烈士事迹举办展览,吸引大量党员干部群众前往参观学习,已经成为莆田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之一。湄洲日报社还协助薛介民烈士家乡枫亭镇举办白鸽木兰展览。
巧合的是,薛介民烈士的家乡枫亭镇自古以来就是荔乡。早在宋代,蔡襄就著有世界最早的荔枝专著《荔枝谱》。而薛介民烈士先祖薛奕也与荔枝有一段佳话。相传,北宋熙宁九年(1076),莆田延寿人徐铎与仙游枫亭人薛奕双双考取文武状元。二位状元后来喜结姻亲。徐铎手植丹荔,赠予薛奕,后人称之为“状元红”。
“报社后院这片荔枝林,皆是‘状元红’品种,很多树龄超百岁了。”当地人唐祖坤承包三亭园荔树的管护和采摘。他说,去年起湄洲日报社举办荔枝节活动,通过全媒体平台深度传播,全景展现荔枝采摘、荔果好品质,提升了当地荔枝的知名度,为荔农拓展销路、增加收入,为三亭园荔枝林引入了经济“流量”。
“木兰溪,东流去,流过那荔枝林……”采编中心5楼全媒体中心,《木兰溪》MV唯美呈现。壶山兰水荔林都是莆田的象征。而与荔枝林有关的红色故事也非常丰富。
藏匿三亭段荔枝林带的千年古庵圆智庵,曾是革命据点,红色文化丰厚。莆田历史文化学者金文亨介绍,圆智庵面对城涵古驿道,周边荔枝成林,殿后紧挨小溪,水陆交通便捷,便成为共产党开展地下斗争的理想选择。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苏华以圆智庵作为据点,宣传抗日,在莆田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此后,圆智庵成了革命老区领导人苏华、黄国璋、张伯庭、林汝楠等长期活动的重要据点。
1930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派邓子恢来莆田建立闽中特委,就是在延寿村杨杞松家建立联络站,便于山区和平原联系。这片遍植荔枝树的土地,荔枝林掩映的乡村中,涌现众多革命先烈。至今,在绶溪公园的地标、延寿古桥的桥头,还竖立闽中特委机关延寿联络站旧址的石碑。
距离延寿村不远的西天尾镇盛产荔枝,是我市荔枝产业大镇,这片“红土地”走出中国共产党福建早期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中第一个党组织创始人陈国柱和他的孪生胞兄、革命烈士陈国桢,荔林水乡诞生的红色火苗,点燃了闽中革命的熊熊烈火。
“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这是明兴化府府衙联。梅妃故乡黄石江东村,是南北洋平原的荔林水乡,曾经也是一片革命热土。新中国成立前,江东地下党支部负责人吴开带领村里一批志士仁人参加革命,建立地下联络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参与保护、营救、转移地下革命工作者,组织动员大家参加闽中游击队,还多方筹集革命经费,为闽浙赣游击队、闽中游击队筹粮,全力支持革命。
啖荔枝,学党史。湄洲日报社通过独具创意的荔枝节活动,让干部职工和周边居民等深刻感悟党百年来的重农惠农强农光辉历程。
溪水流淌,荔林绵延,一个个荔林深处的红色故事也在不断流传。
打卡“上头条”
7月9日,走进湄洲日报社报业采编中心一楼大厅,一面以湄洲日报版面设计的合影墙竖立中央,“我家后院荔枝红”格外引人注目,合影墙前放着两大框红彤彤的荔枝,吸引入驻湄洲日报报业采编中心的各单位员工代表及家属团纷纷前来“打卡”,大家争相“上头条”。
母女“上头条”
“妈妈,我也要上头条。”一进入大厅,一个小孩子就被合影墙吸引了。妈妈高兴地抱着孩子留影。
莆田是荔城,湄洲日报社报业采编中心大楼地处荔林水乡核心区、木兰溪流域,大楼后院为蜿蜒水道和茂盛荔枝林,尤其是成片古荔,每年夏季,荔枝熟了,结下盛夏最红的果实。小桥、流水、慢道、绿叶、红果,构成了一幅荔林水乡最美图画。
“报社举办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也很有文化品位。”大家一边打卡,一边热议,为“我家后院荔枝红”活动点赞。“红垂荔子千家熟” 线上直播活动,吸引许多网友观看,不但扩大了莆田荔枝影响力,而且为荔农拓展销路、增加收入,是实实在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英烈事迹 激励前行
以“我家后院荔枝红”为主题的湄洲日报社楼宇共享暨家属团走亲活动举行期间,在“致敬!——对党说句心里话”活动环节,大家纷纷前往报社2层展厅参观“白鸽木兰——莆田英烈伉俪薛介民姚明珠尘封半个多世纪的事迹”展览,并在留言板上写下对党的深情告白。
透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封封泛黄的书信,大家了解莆田英烈伉俪薛介民、姚明珠为理想、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一些家长还边观展边与孩子讲解,深入解读英烈事迹。许多孩子们在留言板上写下“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等真情话语。
来现场参观展览的不少是党员,他们被薛介民、姚明珠的感人事迹深深吸引。市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陈振宇感慨地说,展览震撼人心, 英烈事迹激励我们前行。我们要结合学习党史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先烈们的精神传承好、发扬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砥砺前行、奋力拼搏。
共绘荔枝画卷
绿道边,荔林下,湄洲日报社书画院邀请我市著名书画家现场写生,浓浓的文化氛围形成一道亮丽风景,吸引众多参加活动人员驻足、拍摄。
“穿越”而来品荔枝
不一会,一幅“荔园盈香”画卷徐徐展现。参与作画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方金河介绍,画家们以饱满的激情在荔林树荫下挥毫,共同描绘出这幅荔林水乡,荔红、水清、岸绿的美好图景。这幅画以中国花鸟画构图形式,以岸边荔林折技的造型构成画面主位,以水墨为骨法用笔,以朱磦红色彩点缀成串的荔枝果,沉垂在技间叶缝。岸沿间以成丛绽放的夏花,对比成趣地衬突岸石的兀立,打乱了雉鸡鸟午间打旽的时光,扑腾着双翅飞向繁密的草丛中。
“莆田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荔枝文化,很高兴在荔枝红时参与报社‘我家后院荔枝红’主题活动,绘出荔林水乡美景。”方金河说。
“午后亭风树影斜,清馨飘散满枝桠。红云簇簇浮溪畔,轻棹摇开十里霞。”这是中国书协会员,秀屿区书协主席黄志农在参加活动后,以书法形式写下《湄洲日报社辛丑荔枝节寄怀》。
盛夏的果实
他说,参加湄洲日报社以“荔”为媒举办的“我家后院荔枝红”楼宇共享暨家属团走亲活动,体验湄洲日报社报业采编中心大楼后院荔枝林带人文景观,了解当地厚重的红色文化,感受清新的绿色生态环境,和实现小康呈现出的欣欣向荣景象,有感而发,书写“抒发”。
泛舟荔林水乡
文/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 卓晋萍 吴伟锋
图/湄洲日报记者 蔡 昊 杨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