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资建设: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
师资是学前教育的一块“短板”。《意见》提出,要严格依标配备教职工,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要认真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统筹工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民办园要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相应教师的工资收入。
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意见》提出,扩大本专科层次培养规模及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
对于备受关注的师德师风建设,《意见》也作出严格规定,要求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考评制度、加大监察监督、建立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措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热爱幼教、热爱幼儿的职业情怀。对违反职业行为规范、影响恶劣的实行“一票否决”,终身不得从教。
遏制过度逐利行为:民办园应每年依规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根据《意见》,现有民办园根据举办者申请,限期归口进行非营利性民办园或营利性民办园分类登记。
《意见》规定,民办园应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收取的费用应主要用于幼儿保教活动、改善办园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每年依规向当地教育、民政或市场监管部门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提高保教质量:国家制定幼儿园玩教具和图书配备指南
哪些玩教具和图书适宜进入幼儿园?评判幼儿园保教质量依据什么标准?《意见》提出,国家制定幼儿园玩教具和图书配备指南,广泛征集遴选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优质游戏活动资源和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特色的绘本。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区、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分级分类评估体系。
严格依法监管:实行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
《意见》明确,加强办园行为督导,实行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幼儿园提供虚假或误导家长信息的,纳入诚信记录。对存在伤害儿童、违规收费等行为的幼儿园,及时进行整改、追究责任;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吊销办园许可证,有关责任人终身不得办学和执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普惠园要求尚待落地
民办学校办学机制灵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因此民办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基础教育领域公共投入减速,生源持续扩张,教育消费升级背景下,民办学校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基础教育市场供需矛盾的持续激化以及国家积极推动民办教育尤其是高质量民办学校发展大背景下,民办学校渗透率和办学品质将进入持续提升阶段。
2017年9月,新《民促法》正式实施;2018年8月,《民促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民促法》允许学前教育举办者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营利性的学校和机构,并允许营利性民办学校从办学活动中获得收益。
从资本动态来看,截至2018年上半年,学前教育领域一级市场的融资总额较2017年同期呈涨势。从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来看,2017年教育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增长20.2%,增速仅次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与此同时,有关发展普惠园的政策从另一个维度影响民办学前教育的格局。2017年5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0%左右。
此次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上下功夫。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2019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
此外《意见》明确要求稳妥实施分类管理。2019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民办园分类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分类管理政策。现有民办园根据举办者申请,限期归口进行非营利性民办园或营利性民办园分类登记。在此期间,县级以上教育、民政、市场监管部门做好衔接等工作,确保分类登记平稳实施、有序进行。
民办园出路何方
民办教育构成学前教育领域的大半江山。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5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占16.04万所。在全国共计1937.95万入园儿童中,999.32万儿童来自民办幼儿园;全国共计4600.14万在园儿童中,2572.34万儿童来自民办幼儿园。
2016年开始我国大力进行民办教育政策的调整,民办教育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各项法规和政策密集出台,民办教育开启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标志性事件是《民促法》三审修正案通过。
与其他学段的民办教育一样,民办学前教育同样受到新的政策与规定的影响。这意味着现有很多中低端民办幼儿园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转型成为普惠园或者被学前教育资本收购或成为两种常见的出路。对于已经入场或者即将入场民办学前教育的创业者和资本来说,发展或者收购高端园所将更有可能带来持续稳定的营收。
从二级市场看,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布局学前教育业务的速度并不慢。
根据堆栈资本的报告,截至2018年8月31日,2018年在二级市场共发生3起涉及学前教育业务的投资或收购事件,目前威创股份、皇氏集团、和晶科技、蓝色未来等多家A股及新三板公司正在民办教育领域借力资本迅速发展。
2017年9月,经营幼儿园出身的红黄蓝登陆美股,开启了学前教育业务独立上市的先河。
面对越来越踊跃的上市潮,此次《意见》出台无疑给躁动的市场带来一次理性的降温。(常佳瑞 胡雨 吕蓁)